-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现在让我们起航,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你会惊奇地发现你非常棒:学习自信,见解独特,想象丰富……动笔吧!仔细审题,冷静作答。愿你们在答题中有一种快乐的心绪漾动,我们也期待着和你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老师寄语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 分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基础(40分)
1、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骄傲的,请你用正楷字认真抄写下面的文字。(2分)
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2、把学过的词语补充完整。(9分)
小( )翼翼 瘦( )嶙峋 一丝不( )
忍俊不( ) ( )子回头 碌碌( )生
( )珑剔透 天( )人祸 ( )心无愧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níng shì着我。( )
(2)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huò yì fěi qiǎn。( )
(3)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xīn kuàng shén yí地赏月。( )
(4)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kuān shù了那烦人的聒聒!( )
4、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1)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同学之间友谊的建立离不开理解与宽容。因此当遇到误解时,采取“人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1分)
(3)《夜雨寄北》中借设想未来的相逢来抒写离情的句子是:“何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杨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分)
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下面句子中出现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3分)
这次考试我取得了98分的优秀成级,爸爸叫我不要骄奥,要再接再力,争取满分。
改为 , 改为 , 改为 。
7、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出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上。(6分)
(1)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 (A、想象 B、痴想 C、向望)。
(2)斜阳里,想起了秋风的颜色,就 (A、宽容 B、宽恕 C、原谅)了那烦人的聒聒。
8、口语交际
根据情境,用恰 当的语言表述:(2分)
小明想到邮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记得该往哪边走。这时正好遇见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
二、阅读(40分)
(一)(14分)
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9、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是否正确。(用符号√、×表示)。(6分)
(1)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息)( )
(3)传不习乎? (传授)( )
10、翻译下列句子是否正确。(用符号√、×表示)。(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11、理解填空(4分)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