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教育心理学10-15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二、品德
1、含义
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稳定、特质或倾向
2、结构
道德认识(核心)
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
道德行为(标志)
3、关系:三者不能互替,构成一个统一体。认识是前提;情感是内部力量和连接中介;行为是外在表现。;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相同
实质:内部状态
结构:知、情、行
区别
所涉及的范围:态度大于品德
价值内化的程度:性格化=品德态度;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二)柯尔伯格【填、简】
1、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
2、发展阶段: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
习俗水平:“好孩子”取向;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良心取向
3、发展特点
9岁前大都处于第一水平;13岁前后半数处于第二水平,极少数进入第三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水平。
发展次序固定不变。
多让孩子接触到的情景和道德两难问题。;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简、述】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
初中阶段具有动荡性: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高中阶段趋于成熟;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填、选】
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简、述】;三、利用群体约定
四、价值辨析
选择(3)
赞赏(2)
行动(2)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
惩罚
六、角色扮演法;【模拟题】;二、填空
品德的心理结构()、()、()和()。
道德情感从形式上看包括()、()和()。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和()。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经历()、()和()三个阶段。
皮亚杰认为,无律期的孩子通常以()方式考虑问题。
三、名词
品德
态度
四、简答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因素。
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常用培养方法。;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 心理评估;第三节 心理辅导;【模拟题】;二、填空
心理评估的两种参照架构是()和()。
()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和()。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为:一是();二是()。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情感。
三、名词
心理健康
心理评估
心理辅导;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模拟题】;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A.个别化教学B.程序教学C.合作学习D.情境教学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杜威B.加涅C.布卢姆D.班杜拉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 )。
A.熟悉教材 B.创设问题情境
C.了解学生 D.激发学习动机
二、填空
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素是()、()和()。
教学事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的()事项。
课堂环境包括()和()两个方面。;()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设计和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和团体历程。
三、名词
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发现教学
合作学习
掌握学习
四、简答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设计提出哪些应遵循的原则?
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试述合作学习的必备特征。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选、填、名】;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模拟题】;二、填空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和()。
正式群体发展经历了()、联合阶段和()三个阶段。
课堂纪律分为()、()、()和()。
课堂结构包括()和()。
三、名词
课堂管理
群体凝聚力
课堂纪律
问题行为
四、简答
如何提高课堂的凝聚力?;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一、教学测量
就是通过收集资料数据,给教学的某种属性给定数值的过程。
二、教学评价
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考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三、二者的关系
测量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主观判断与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依据,否则是主观臆测。
测量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判断才能获得意义,否则数据将无价值。;一、依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二、依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不同
常模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
三、依据教学评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01-基于PACS的远程医疗构建方法研究.pdf
- 006036社会信息的网络化分析初探.pdf
- 08.11知识简答.doc
- 05 基于机器视觉的测控技术.pdf
- 07-计算机的运算方法03.ppt
- 08-09五年级上.doc
- 1 礼仪教案 我是小学生了.doc
- 1.1.1信息及其基本特征.ppt
- 1 下面选项是对信息的实质的理解和说明.doc
- 1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2.ppt
- 人教版英语5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含单元及专项复习.pptx
- 人教版8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8月修订).pptx
- 教科版(2017版)6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课时练.pptx
- 人教版PEP版6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12月修订).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3年教材).pptx
- 湘少版5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PEP4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 人教版6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