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寓言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篇一: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有的现象、看成是一种必然规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据和十分轻率的。一个人如果那样去看问题,就会做出像这个宋国人一样的蠢事来。 篇二: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理解故事,明确故事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2、培养幼儿乐意倾听故事,并能用绘画表达其内容。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VCD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我们学过哪些成语故事?谁知道它的寓意? 二、今天老师再请小朋友学习一则寓言:守株待兔(出示字卡) 1、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田里锄草,突然惊动了一只野兔,它跑得很快,这只野兔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幼儿讨论) 2、你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确实都有可能发生,野兔一不留神竟撞在了田边的一个树桩上,会怎么样? 3、农夫喜出望外,赶忙拾起兔子,带回家去,农夫得到这只野兔会怎么做呢? 4、农夫回到家,确实把野兔美美地吃了一顿,他边吃边想,你们猜猜看会想些什么?(讨论)让我们一起说说农夫的美梦吧! 5、从此,农夫再也不耕田锄草,他天天守在那个树根旁,等待野兔撞死在树根上,从早上等到晚上,从日出等到日落,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农夫等到的会是什么结果?(幼儿讨论) 6、听到这儿,你觉得农夫的做法怎么样?为什么?(幼儿讨论) 三、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1、刚才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现在想看看动画吗? 2、如果你是农夫的朋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很短小,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四、自由讲述,巩固故事内容。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寓意: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初步理解滥竽充数的寓意。 2、使幼儿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学会做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实物投影仪、图片一幅、VCD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他们两个人有什么不同?他们在做什么? 2、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介绍“竽”。 (2)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 :故事中讲了谁? 他为什么要吹竽,吹得怎么样? 可是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3、放VCD,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1)引导幼儿讨论故事题目。 (2)教师讲述故事题目《滥竽充数》,并引导幼儿理解含义。 (3)请幼儿讨论:你喜欢南郭先生 吗?为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4、引导幼儿联系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像南郭先生那样的人呢。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