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着书难为稻粱谋-清史研究.PDF
2016年11月 清史研究 Nov. 2016
第4期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No4
学术专论
著书难为稻粱谋
——— 《论语正义》 的刊行及所见清代士人生活
罗检秋
[摘要] 本文依据清代学者书札、 日记等材料, 钩稽了学术名著 《论语正义》 的刊行过程, 肯定该书
刊于光绪初年而非同治五年之说, 且认为其延期梓行的主因并非 “但求精校”, 而是寻求刻书资金。 《论语
正义》 的刊行反映了清代下层士人的生活情形, 也体现了汉学家的学术理念和精神追求, 而其丰富蕴涵还
有待于进一步认识、 阐释和发扬。
[关键词] 《论语正义》 刘恭冕 学者交游 士人生活
[中图分类号] K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587 (2016) -04-0090-13
道光五年 (1825), 龚自珍写下耐人寻味的 《咏史》 诗, 其中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
①
稻粱谋” 一语尤受世人注目。 该诗大体记录了清代 “盛世” 光环下的士人生活, 反映出在文字
狱钳制下, 苟且偷安的士风。 不过, 清代士人治学情形不一, 许多人依旧守望学术家园, 不为或
者难为稻粱谋。 位处社会下层的宝应刘氏便是如此, 其 《论语正义》 的刊行更值得再加考辨和
认识。
一、 刘氏 《论语》 学的历程
从明末到清初, 宝应刘氏以理学传家, 乾隆年间转治汉学, 其中著名学者有刘台拱, 字端
临。 21岁举于乡, 留京授徒期间, 得识天下名流, 与高邮王念孙交往密切, 长女嫁阮元的养子
阮常生。 刘台拱以读书、 授徒为业, 多次会试下第, 大挑二等以教职用, 久任丹徒县训导。 他潜
心于 《三礼》 研究, 校勘经、 子书, 好签注经书, 撰著 《论语骈枝》 等。 “其考证名物, 研精义
理, 未尝离而二之。 传注有未确, 虽自古经师相传之训诂, 亦不为苟同, 于汉、 宋诸儒绝无依傍
②
门户之见。” 这些签注旁征博引, 多有己见, 甚至订正郑玄、 孔安国的注释。 嘉庆十年 (1805),
刘台拱逝世时, 所撰均为手稿。 阮常生奉父命赴宝应奔丧, “并取其遗书 《论语骈枝》、 《荀子补
注》、 《汉书拾遗》 几三卷”, 由台拱之弟刘台斗 (进士, 官工部营缮司主事) 及表弟朱彬编录,
[收稿日期] 2016-02-01
[作者简介] 罗检秋 (1962-),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北京 100006; lluojq@163com
① 《咏史》 全文: “金粉东南十五州, 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 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 难道归来尽列侯?” 见 《龚自珍全集》 (王佩诤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 第471页。
② 朱彬: 《刘端临行状》, 《游道堂集》 卷3, 同治七年刊本, 第21页。
90
经阮元审定付刊, 此即曾经刊行的 《端临先生遗书》。 后来, 刘台斗及台拱之子又补编其书。 至
道光十四年 (1834), 台拱的长女从家藏书箧中发现补编稿本, “泣授恩海, 命付剞劂”, 于是,
①
刘台拱的外孙阮恩海重刊 《刘端临先生遗书》 八卷。 显然, 这些经学手稿的辑印得益于阮元和
刘氏后人。
刘宝树、 刘宝楠发展了 《论语》 研究。 其父刘履恂与刘台拱为同祖兄弟, 49 岁才中江南乡
试举人, 博览经史, 著 《秋槎杂记》 内外篇, 考释儒经文字。 刘履恂的继室乔氏, 生于书香世
家, 严格督教宝楠、 宝树兄弟, 使之刻苦向学。 同时, 刘台拱 “居乡里, 不轻讲学”, 惟接见宝
②
楠及弟子苗某时,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