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弹射座椅如此先进,为何还会机毁人亡?.doc
弹射座椅如此先进,为何还会机毁人亡?
在实际应用中,飞行速度越快,弹射成功率越低。在密集编队飞行中,弹射的姿态、角度甚至风速都关乎逃生成败。二战中,就不乏离机成功后撞上尾翼的飞行员。高空高速弹射后,飞行员遭遇的气流侵袭不亚于“迎面撞车”,即便跳伞成功后,还要面临在陌生地域实施空降的问题。所以说,弹射座椅并非万无一失。
11月12日,我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一时间引发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飞行是勇敢者的运动,鹰击长空的画面令人心动,但赏心悦目的飞行表演背后,是对飞行员近乎苛刻的素质要求和风险挑战。作为重要逃生装置的弹射座椅,在飞机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可能从不启用,或者仅出场数秒,虽然只用一次,但对于飞行员而言不可或缺,被誉为飞行员最后的“守护神”。
那么,历经三代的弹射座椅是否可靠?为什么弹射完成后还会出现飞行员伤亡事件?
自飞机诞生以来,工程师们就在思考飞行安全的问题。早期的飞机航速较慢,主要依靠飞行员自主跳伞逃生。进入喷气时代后,战机时速飙升至上千公里,自主跳伞已不可能实现。各国开始研究可使飞行员弹出机舱的座椅,至今已经发展了三代。
第一代弹射座椅,最早配置在二战时德国空军的He219夜间战斗机上,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利用推进器抛开舱盖,将人和座椅整体弹出,待人椅分离后打开伞具。虽初具实效,但尚有欠缺。第二代火药动力方案于是出炉,以火药(微爆索)炸开舱盖,在人椅离开机舱后,借助火药产生的二级推力继续上升再人椅分离。这一创举有效解决了低空开伞的难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狂风”战斗机研制的MK.10弹射座椅。
随着超音速时代来临,老旧单一的弹射座椅渐渐落伍,第三代弹射座椅应运而生。在采用速度传感器后,可根据离机速度执行多态化救生模式,有效地缩短了低速开伞的时间。其中最成功的是俄罗斯的K-36弹射座椅,它在离舱后可改变自身气动外形,实现飞行姿态的主动控制,这已经是第四代弹射座椅的理念――将弹射座椅视为独立飞行器。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现役机种装备的弹射座椅仍以第三代为主。
既然弹射座椅如此先进,为何还会发生机毁人亡的事件?事实上,每当事故发生,跳伞还是挽救飞机都需要飞行员当机立断,生死抉择往往不到1秒钟。双座飞机的弹射更为复杂,为防止空中相撞,一般先弹出后座飞行员,这样留给前座飞行员的时间更为短暂。异常飞行时,飞机巨大的过载也会影响弹射操作,飞行员甚至会产生黑视、丧失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逃生率最高的弹射座椅也很难保证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飞行速度越快,弹射成功率越低。在密集编队飞行中,弹射的姿态、角度甚至风速都关乎逃生成败。二战中,就不乏离机成功后撞上尾翼的飞行员。高空高速弹射后,飞行员遭遇的气流侵袭不亚于“迎面撞车”,即便跳伞成功后,还要面临在陌生地域实施空降的问题。所以说,弹射座椅并非万无一失。
1999年,巴黎航展上,一架苏-30飞机擦地坠毁,但该机配备的K-36弹射座椅发挥作用,以近零高度挽救了2名飞行员的生命。至此,始于第二代MK.10弹射座椅的“零-零”(零高度、零速度)弹射概念被发挥到极致。截至目前,现役战机采用的座椅大部分具备“零-零”弹射的能力。
“零-零”弹射听起来很可靠,但实际上也仅仅满足于实验平台。在实战中,飞行员必须将手从操作杆移至手柄处扳动,这0.1秒的反应时间关乎存亡。现役弹射座椅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飞行员的群体不断扩大,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不但要考虑乘员的适用范围,还要顾及女飞行员的出现,飞行员体型差异导致人体重心分布范围和惯性矩范围大大增加。另外,女飞行员对弹射加速度的耐限值比男性要低,这些不利因素对弹射救生系统的研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各国空军纷纷致力于此,如美国LME公司研制出脊椎预加载弹射机构,纵向可满足裸重42-111千克乘员的安全弹射要求。
既然如此,那么培养女飞行员还有没有必要?让我们看看世界上主要航空强国的做法: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早就拥有女歼击机飞行员,美国更是拥有50多名,驾驶机型包括F-16战斗机。研究表明,随着战斗机座舱的改进,飞行员不必局限于强壮的男性,先进的操作系统类似于平板电脑,经过训练的女性完全可以胜任。同时,由于女性特有的细心缜密,女飞行员在武器操控、仪器使用、地形识别等方面都有超过男性的表现,这也是培养女飞行员的意义所在。
和平时期,飞行特技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实战的延伸”。高水平的飞行编队机翼间隔不到1米,高度差基本为零,每次训练都在追求飞机性能和人体生理的极限。实际上,许多飞行特技在实战中证明了自身价值。1981年,以色列空军空袭了伊拉克核反应堆。以军6架F-15、8架F-16彼此距离不足1米,雷达显示为一架大飞机,成功骗过伊军防空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门子PLC通讯.ppt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风力发电机组防腐规范.pdf VIP
- 卧式车床使用说明书.doc VIP
- 2025年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应知应会知识问答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docx VIP
- 广西桂林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VIP
- 2018年10月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doc VIP
- 疫苗采购管理制度.docx VIP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 ”规划》全文.docx
- 苏G02-2019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构造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