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沙湾:农旅融合精准扶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定沙湾:农旅融合精准扶贫.doc

普定沙湾:农旅融合精准扶贫   种植展开之后,有力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但此举的目的并非停留在通过种植带动群众增收,而是通过规划将果园变成美丽的风景,同时发展旅游业。   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贵州普定县,此前因石漠化致使贫困严重。   几年前,该县开始打造沙湾农业大观园,通过规划种植葡萄及其他水果,打造了具现代高效农业的生态景致及布依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我们称之为农旅融合,即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争取创造更大的价值。”7月中旬,普定县扶贫办主任陈勇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陇财村:从羡慕他人到推介自己   车行至普定县沙湾农业大观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葡萄花篮,格外醒目。路的两边,是成片挂果的葡萄园,丰收在即。再往前几公里,车子停在了陇财村村委会的门口。   村支书王发勇介绍,陇财村曾是贵州普定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几年前,外出打工的陇财村民,谈论最多的就是外地如何如何好,大都羡慕他乡的美丽和富庶。   改变在几年前开始。   为了改变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陇财村因地制宜,实行实物折租方式流转土地、荒山一万余亩,改变传统的“小户”种植业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三结合模式,引进多家种植大户。种植以紫王葡萄、软籽石榴为主的精品水果6000余亩,实施石漠化治理优质桃种植2000余亩。   种植展开之后,有力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但此举的目的并非停留在通过种植带动群众增收,而是通过规划将果园变成美丽的风景,同时发展旅游业。   这了达到发展旅游的目的,陇财村对村庄进行整治。值得关注的是,整治规划坚持“一保留、两坚持、三不”的理念:“一保留”,保留村庄特色民族风俗,传承村庄建筑文化,彰显村庄文化底蕴。“两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山体、河流、水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坚持本土特色,依山就势,体现乡村特色,凸显田园风光,避免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三不”,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   如今, 陇财村依托布依族铜鼓舞、竹竿舞、八大碗等民族文化特色,打出乡村旅游牌,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发展了布依特色食品、布依特色酿酒、布依特色农家乐等产业,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与乡村旅游业有机融合,实现农业“接二连三”。   7月中旬,记者一行走在陇财村,绿色的果园与洋房交相辉映。果园可供观光、采摘;而洋房则可用于接待游客。   农旅融合 成效显著   陇财村的美景只是普定县沙湾农业大观园的一部分,记者采访获悉,后者是贵州省“5个100工程”之一普定县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的延伸区,坐落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畔。   2014年以来,园区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和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2015年,该区域脱贫人口535户162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万元,对比该区域2013年的4600元实现了翻番,比全县2015年的6825元提升了46.5%。   受访时,当地群众用“小洋房宽马路、美园区家家富”来描绘沙湾农业大观园。   “四动”精准发力   在总结沙湾农业大观园的做法时,陈勇用“四动”来概括,即产业带动,促农增收致富;金融撬动,破解发展难题;整体推动,强化基础建设;科技驱动,提升发展效益。   陈勇表示,在扶贫实践过程中,普定把产业扶贫放在第一位。“只有发展了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面貌。”   基于此,园区培养致富带头人72人,引进培育贵州兴茂祥生态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10家、长顺三和水果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5个,组建了“沙湾农业大观园种植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农民”的模式,带动群众参与结构调整。   目前,园区已解决1500个劳动力特别是流转土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其中贫困人口920人,占比达到61%),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薪金双重收入,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资金瓶颈。为解决好农业经营主体资金紧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普定县引导县农业局、县信用联社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确权颁证及抵押贷款工作,共为该园区6家企业发放土地经营权证,发放经营权抵押贷款1600万元。   同时,为破解农业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普定县规范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以中国财保公司普定支公司作为特色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将该园区葡萄等特色优势农业品种纳入地方政策性保险新险种范围,特色农业保险费由投保人交纳50%,财政补贴50%,建立了有效的农业风险转移分散和保障机制。   因为从一开始就将园区定义为“农旅结合”,在夯实产业基础的过程中,亦强化基础建设,为旅游做好铺垫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