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病”与“德国人的恐惧”.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I儿、j、国 病’’与 “德 国人的恐惧 口李伯杰 德国病——德国人的恐惧,(Die deutsche Krankheit·German Angst) 萨宾娜·伯德 (Sabine Bode)著,Klett—Cotta,Stuttgart,2006 德国人一向是以 “硬汉”的雄性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的确,德国是一个男性主导的 社会,德国文化也表现出典型的 “阳刚型文化”的特征。在跨文化研究权威霍夫斯泰德的调 查当中,德国在 “阳刚一阴柔”这个维度中亦名列前茅,在50个被调查国家中位居第 1](Ⅲ页附录)。 其代表者,如《尼伯龙人之歌》里的齐格弗里德,《帕齐伐尔》中虽然单 纯,但却执著的帕齐伐尔;19世纪让欧洲人胆寒的、唯命是从又视死如归的军人,最著名的 莫过于那个为了探究宇宙人生的奥秘而置性命于不顾的浮士德,即便不是英雄,至少也是海量 的酒鬼,或思想深邃却不谙世事的冬烘先生;就连那个不为外国人所知的安于现状的 “德国 米歇尔”,本来也是一个武士,只是后来才逐渐转变成一个头戴睡帽、昏昏欲睡的佣人。但是 从20世纪80年代起,德意志似乎雄风不再,德国人的形象亦星移斗转,德国人更被英美的德 国研究专家戴上了 “胆小如兔”的帽子,因为德国社会呈现出种种病态,诸如社会改革裹足 不前、技术创新缺乏活力、极度害怕战争、遇到问题便惊惶失措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德国人及德国社会的此类表现,被美英学者冠以 “德国病”的 “美誉”,其特征则被概括为 “德国人的恐惧/畏惧”(German Angst),“German Angst”一词不胫而走。 所谓 “德国人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早在1988年,在德国就已经有一部题为 《德国人 的诸般恐惧 2]的书问世。该书历数德国人种种令人忧虑的情绪和心态,就连德国人对于环 保的特殊的热情,也被该书称为 “环境歇斯底里症”。近年来,“德国病”有增无减,呈加重 的趋势,2005年亚洲禽流感蔓延到欧洲,德国人异常恐慌,一时间争相注射疫苗,1600万支 疫苗被抢购一空,而这个数字本来是为了应对2005--2006年度流感爆发而贮备的总数。当第 一 次海湾战争爆发时,科隆市则发生了一件可以载人该城史册的事件:科隆人因为过度恐惧, 居然忍痛割爱,取消了每年一度雷打不动的狂欢节游行。而在精神卫生方面的状况同样堪忧: 德国人现在每年要消费2000万盒抗抑郁药物,这个数字是l0年前的两倍。在社会层面上,十 [1]见霍夫斯泰德:Loka/es Denken,globales Handeln,DTV,Mfinchen,2001. [2] Erich Wiedemann,D/edeutschen,tngste.Ein VolkimMoll,VerlagUlstein,Frankfurt afnMain,1988 c naBookR i 学术评论 I 61 几年来,德国社会各界早已认识到德国社会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劳动力市场、养老 金、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已刻不容缓。但是在改革面前德国人却犹豫不决,改革迟迟难以 大刀阔斧地推进,而真正进行改革的政治人物则遭遇了大选失败的命运。无论是当年推行新东 方政策的勃兰特,还是力主欧洲统一的科尔,或是实行社会改革的施罗德,他们的大选失败都 与改革有关。德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同样的情形在世界各地都上演,而其 他国家的反应都比较沉稳,却唯独在德国引发了如此巨大的恐惧?结论是清楚的,正是因为 “德国人的恐惧”在作祟,这个概念也充分体现了德国特色,故德语的 “Angst”(恐惧/害怕) 一 词承载了其特殊的德国特性,无法恰当地译成英语,故这个词不得不作为外来词被收入 英语。 所谓 “德国人的恐惧”最早是被美英的学者、新闻评论员在德国的经济生活中诊断出来 的。其后,有关 “德国病”的讨论被炒得沸沸扬扬,各种说法不绝于耳,其中2006年出版的 一 本探讨 “德国人的恐惧”的著作引起了德国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这就是萨宾娜 ·伯德的 《德国病——德国人的恐惧》。 萨宾娜·伯德是记者、媒体评论员出身,她把心理分析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以新闻记者 特有的职业敏感从心理分析、精神病学的视角出发,来审视战后的德国社会,特别是德国人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