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预防内部控制“空心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如何预防内部控制“空心化”.doc

浅析如何预防内部控制“空心化”   [摘 要] 自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以来,各上市公司和具备条件的企业相继开展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为了构建完善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分析现代企业经营风险案例,指出了内部控制“空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危害,旨在说明企业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内部控制“空心化”的防范措施。企业应该转变思想认识,彻底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定期检查、测试内控制度的符合性与有效性;不能忽视小问题;实行内部轮岗制度;采取外部审计方式,从而积极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关键词] 内部控制;空心化;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在新经济形势下,澳柯玛、三九集团、巨人集团都曾因经营不善陷入债务危机,世界银行巨头巴林银行甚至一着不慎濒临倒闭。为什么这么多知名企业一不小心就身陷危机,那么多看似强大的“巨无霸”企业说垮就垮了呢?分析发现,根源就在于这些企业的内控制度徒有其表,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那么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识别内部控制“空心化”,内部控制“空心化”的危害及防范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内部控制“空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个人权力凌驾于公司制度之上   民主的团队不应有特权阶层,管理失控的企业必然会出现失控的权力。为什么说家族企业相对于股份制公司,经营风险要大很多?(这里只谈一般情况)原因就在于家族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以及监管层之间盘根错杂互为一体,无法起到真正的制衡作用。在鲁群生近17年的家长式管理下,澳柯玛集团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谁敢说“不”?挪用资金用于非关联项目谁来监督?   (二)团队会议上没有不同意见   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排除所有不科学的方案,这就要求各方畅所欲言,敢于有不同意见。企业管理需要有魄力的领导者,但有魄力并非是一意孤行,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防微杜渐,走上良性循环。而一旦内部控制出现“空心化”,制度往往会对人让步,公司在重大事项需要民主决策的时候,听不到不同的声音,这样的会议有何意义?这样的决策还会民主科学吗?很显然,一定是公司“生病”了,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   (三)管理报表报喜不报忧   企业管理靠制度,制度执行靠流程,流程好坏靠报表,企业各种管理报表是内部控制的最小单元。费用分析表、帐龄分析表、往来对帐单、银行余额调节表以及产品成本分析报表等都是企业内部常见管理报表,这些报表的设计要求及时、准确、详实地反应公司经营成果、风险水平,是企业经营好坏的晴雨表,企业决策者据此做出调整和应对,及时纠正低效经济行为和规避高风险经济业务。假如这些内部管理报表被人为包装粉饰,报喜不报忧,则失去了管理的要义。   (四)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   企业要想留住优秀管理人才,除了给予必要物质报酬外,共同的价值观、事业成就感和职业尊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企业如果把优秀的人才当作金丝雀圈养起来,薪酬再高也是留不住人心的。管理者如果没机会发挥聪明才智,不能按制度办事,必然会选择其他出路。所以,一个单位的离职率也能反映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二、内部控制“空心化”的危害   (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起不到相互牵制、科学决策的目的   什么样的治理结构代表着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有的企业喜欢多级化,有的企业则倾向于扁平化。无论哪种治理结构,设计初衷都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分离,企业在“三重一大”事情上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是其核心。一旦内部控制出现“空心化”,则会出现一言堂,监督者与执行者串通一气,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更无从谈起相互制衡,民主决策了。   1994年史玉柱提出向产业多元化扩张,老“巨人”跳出原来电脑产业,进军新兴生物工程和房地产行业。但他过于急进,在原有产业根基未稳时就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建设巨人大厦,并且投资预算一超再超,由2亿元上升至12亿元,最终因国家政策收紧银根,不能及时融资导致巨人集团出现经营危机。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由一个人说了算,董事会没有发挥其作用,决策权和管理权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那么就会导致决策失衡,难以控制风险,从而导致管理当局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失误拖垮整个公司。   (二)管理漏洞不能及时反馈至最高决策者,存在极大经营风险   内部控制“大厦”绝非一夜掏空,而是日积月累由无数细微漏洞一点一滴形成的。好的制度在于能在坏苗头一抬头时就扑灭它,而内部控制如果出现“空心化”,本来应当及时反映管理漏洞、经营风险的管理报表则会被人为操纵,报喜不报忧,问题就不能及时反馈至最高决策者,久而久之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营风险。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