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氏香谱版本考述-逢甲大学-人文社会学院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3 期
第 45-78 頁 2006 年 12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陳氏香譜》版本考述
劉靜敏*
摘 要
香的功能廣泛,從清神、避瘴、除臭、醒腦等實用的功能到嗅覺、氣味品評,
乃至鼻觀先參的精神層次。宋代發展出雅俗共賞的用香文化,《陳氏香譜》記載
民間普遍用香情 形,如:日常生活使用的印篆、凝和、佩薰、塗傅等香方,香藥
的收儲、香品、香茶、香珠等脩製方法,無一不備;同時也收錄文人雅士以香為
題,或藉香吟詠寄情的詩文,如李琳所言:「韋應物掃地焚香,燕寢為之凝清 ;
黃魯直隱几炷香,靈臺為之空湛。」
宋代用香的蓬勃發展,紀錄用香及其相關事物之專書蔚為風潮。《四庫總目
提要》對《陳氏香譜》評語是:「集沈立、洪芻以下十一家之香譜彙成一書。」
認為是宋代眾香譜集大成者。
《陳氏香譜》自元代刊刻以來,歷經傳抄與重雕,今傳各本均有優劣與缺失,
主要有四庫本之《陳氏香譜》四卷與適園叢書、鐵琴銅劍樓收藏之《新纂香譜》
二卷抄本。因傳統用香之研究者不多,未見對《陳氏香譜》的版本探討。本篇之
作,除論述各版本流傳情形,也以四庫本之《陳氏香譜》為底本,適園叢書本之
《新纂香譜》為輔、參之明代《香乘》校勘,期能得到較為完善的本子,作為後
續研究之用。
關鍵詞: 陳敬、香譜、新纂香譜、版本、香文化
*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46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3 期
壹、《陳氏香譜》撰寫與初刻年代
陳敬所撰《香譜》是一部紀錄日常生活用香與器用之譜錄類書籍。今所見另
有:《陳氏香譜》、《新纂香譜》等名稱。
此譜應標明為陳氏《香譜》亦或《陳氏香譜》?為本文首要闡述之問題。
《香譜》為便宜通稱。宋代因香藥譜錄發展迅速,多以各家姓氏為名,稱某
家或某氏香譜,諸如沈立《香譜》又稱「沈氏香譜」,洪芻《香譜》又稱「洪氏
香譜」等等以姓氏區別撰者。見明代周嘉胄撰《香乘》一書,卷末「附諸譜序」,
1
有:「葉氏香錄序、顏氏香史序、洪氏香譜序、陳氏香譜序」等。 又,清葉德
輝《書林清話》卷五引用明代益藩刻書為:「崇禎庚辰,十三年,刻宋陳敬《香
譜》四卷……」。2
清代官方編書,所輯此譜書名亦混淆不別,稱《香譜》者,如:《四庫全書
總目提要》則云:「《香譜》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宋陳敬撰」,清高宗《皇
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卷一百八十一記:「陳敬《香譜》四卷」、《四庫全書
簡明目錄》有:「《陳氏香譜》四卷」。
因此,從書籍形式來判別題寫書名地方,通常為:書籤、內封、卷首大題、
版心等處。 3 由於陳敬之書以單行本通行者僅題為《新纂香譜》二卷,故略去書
籤與內封。版心題為《陳氏香譜》者,如: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清抄本《新
纂香譜》,其版心題為「陳氏香譜卷第一」;《四庫全書》之版心亦是。其次,
《四庫全書》卷首第二行頂格題 「陳氏香譜卷一」,次行低十三格題「宋陳敬撰」;
4
又序文部份,有熊朋來序,四庫本亦稱為「陳氏香譜原序」。 臺北國家圖書館
所藏適園叢書本《新纂香譜》卷首所附熊朋來序文亦稱: 「河南陳氏香譜原序」。
從前述之版心、卷首大題、序文等,皆稱陳敬專書為《陳氏香譜》。
至於《新纂香譜》之名稱始於何時?
據清人著錄中,錢曾( 1629-1701)所撰《述古堂書目》與《讀書敏求記》
兩書中,已見書名差異。如:《述古堂書目》敘述為:「陳敬《香譜》四卷本,
內府元人抄本」;但錢氏於《讀書敏求記》卷二則將此譜兩名稱並置,稱:
1
周嘉胄,《香乘》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 年),
頁 579-581 。
2
葉德輝,《書林清話》(長沙:岳麓書社, 2000 年),卷 5 ,頁99 。
3 陳正宏等,《古籍版本鑑定概況》(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5 年),頁 232-234 。
4
陳敬,《陳氏香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84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