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征要-明-李中梓.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本草征要 明 李中梓   序言   李中梓(字仕材)先生,系明末江南医学教育家。籍贯松江府南汇县。生于万历十五 年丁亥(先生精于医,复精于文,临症经验甚丰。授徒众多,其中颇有杰出者,如马元 仪、尤生州等皆是传其法乳者。   李氏生平,著作甚丰,均着眼于培养后进与临症切用。且文辞绮丽,使深于医者与初 学之士,两皆适用。当其中年,曾草《颐生微论》,自视犹觉不足,乃改写为《删补颐生 微论》,其中谈药之作,多编为韵语。崇祯十年(1637)又重着《医宗必读》十卷。 鉴于学医者必先有文学水准,故卷一为〈医论、图说〉首列论文十三篇,以骨度、藏象等 图附于后。卷二为《四言脉诀》,补原着之缺略,正传本之差讹,仍旧者十之二三,新改 者十之七八,并以〈脉法心参〉附于后,记临症之得乎心而应乎手者与得乎心而不能喻诸 口者,一一详加记载,而以色诊附焉。卷三、卷四,为《本草征要》(详见后述)。卷五 为伤寒。卷六至卷十为杂病。于论述一病之后,多附有自己之医案,内容均切实用,便于 学习。嘉惠后学匪浅,乃传世之杰作,故在清代,大江南北之习医者,每以之作为模板。   此册乃《征要》之删补单行本,姑就发展源流及变化情况,详加叙述,以弁其端。   药学书之用韵语或赋体,盖冀后学人之便于诵习也。自金、元以来,传本甚多,如 《药性赋》为四言四句等。然作赋须对比,每拈两药,凑为一联,常有言而未透之感。四 言者,限于十六字,有因内容较多,不尽其意者。有因主治单纯,尚觉字多者,后者,虽 关系不大,然从整体观之,则药之突出主次与使用面之宽窄,又难一目了然。李氏有鉴于 此,故略仿赋体而采用长短偶句,使其繁简适宜,修短合度,初学之士,受惠实多。着者 于卷端题云:“本草太多,令人有望洋之苦,药性太少,令人有遗珠之忧,兹以纲目为 主,删繁去复,独存精要,采集名论,窃附管窥,详加注释,比之珍珠囊,极其详备,且 字句整严,便于诵读。”征要内容,首列药名,药名之下,以小字标出味、性、归经及为 使之药。并记畏、忌、恶、反。与炮制之要求,间加必要之别名。次入正文,多以对比之 句,述其主治,文辞典雅,表达透切,须长则长,可短则短,视作用之多少而着笔,能恰 如其分。且词藻美妙,如阿胶、石膏等药之叙述,皆铿锵堪诵。正文之后又加必要之注 解,并指出忌用之点,使患者蒙其利而不受其害,用心良苦。书成,遂风行一时。   问世不久,上洋蔡嵋、眉山氏仿其体例,续作《本草征要补遗》计五十八种。清同治 年间,先六伯祖光奇公(讳廷瑾)又为重新分类,意在便于翻检,且酌删其剧毒之品,以 防初学之士掌握不善,易出偏差。并依临症需要,增入便用而易得之品若干,颜曰《删补 本草征要》供门徒抄读。光绪年间,先君蕉麓公,又续有增补。晚清,吴兴凌奂(字晓 五),着《本草害利》内容多采李氏原文。民国初,丁甘仁先生,创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采此书作药物之课本,对李氏原文,有为删节者,有作补充者,易其名曰《本草辑要》。 丁氏又于其原书之后,补撰《本草续编》增入八十余种。此外,尚见许多无名之传抄本, 有节略者,有摘抄者,有易书名者,有改内容者,因无刻本,姑不详述。其足取者,亦予 采入。   此次整理,以李氏明刊原本为主,更采入蔡氏、与先伯祖、先君及丁氏所补,切于实 用者,凡若干种,并略插拙续于其中。仍依光奇公原意,厘为四卷,第一卷为通治部分, 亦即多数为作用于全身者。第二卷为形体部分与专科,即分头、面、七窍、四肢、百骸以 及外科、伤科、女科、儿科等。第三卷依脏腑区分,各从其类,便于临症时之参考。第四 卷为外治、食疗等等。末附拙作《淀粉类食疗品》、《谈中药的变通使用》与《煎药用之 水火》,备仓猝时之选择。   本书罗列前人一脉相承之精粹,言皆有征,虽有一定特点,但由于匆促属笔,直行改 横行,繁体改简体,难免有讹误之处,幸读者加以指正,继续修订,当 诸异日。书名原 依先伯祖意仍题《删补本草征要》,乃遵李氏《删补颐生微论》之例,今易为“重订”二 字,似更允   癸亥初冬扬州耿鉴庭识   第一卷 通治部分\发散药、退热药   (一)温散风寒   味辛,性温,无毒,入肺经。   其气芳香,其性和融,温中达表,散风解凝。发表而不优于峻,性阳而无损于阴。通 鼻塞、行气滞。虚人需发汗,而弱不能投者,当以人参为伍。暑期受寒凉,用辛热而于时 有侮者,可与藿香同行。梗:能下气安胎,胎元复固。子:可消痰定喘,喘息安宁。   此药温能散寒,香可和气。譬诸盛德之人,可无往而不利。若与橘皮同用,尤为适 宜。   治受之藿香正气散,治香港脚之鸡鸣散,均作如此配伍。又可外治,孕妇呕吐不止, 以梗、叶煮水,嗅吸其蒸气,能止逆下气,可得平复。尚能解蟹毒。   第一卷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