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第二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 Chapter 2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organisms 第一节:生物在全球的分布 生物地理区(biomes)受2种因素影响: 长期影响—受板块漂移和气候变迁 短期影响—受现今各地区生态条件影响 生物无处不有处处有 一、动物的地理分布大区 1、动物的分布区及栖息地的概念 动物的分布区(distribution region)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它是指动物在地球上所占的一定地区。 栖息地(habitat)是生物学概念,是动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动物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动物所占有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该种动物能够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在种的分布区内,并非任何地方都能发现,它们只能生活在具有维持它们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的地方。这种地方即是动物的栖息地。 2、动物分布区的形成、扩展和阻限 发生中心或起源地:种或某一类群最初发生的地点。 动物分布区的影响因素 动物种群的扩展 动物扩展的障碍(阻限) 3.动物分布区的类型 世界陆栖脊椎动物常用的分布类型名称有: 我国陆栖脊椎动物各纲“种”的分布类型 4.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况 动物区系:指影响有关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和现今生态条件下所生存的动物群。 5.中国动物地理分区概况 二、植物的地理分布大区 全球植物地理区(Phyto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World) 若以全球陆域整合为一假想大陆,则可扼要掌握五类植物区: 森林区、莽原区、草原区、沙漠区及苔原区 每一区内再细分不同的群系 (formation) (一)、森林区 (Forest biomes) 由低纬度至高纬度可分五个群系 1、低纬雨林群系 (Low-latitude rainforest formation):分布于赤道及热带气候区,亦称常绿阔叶林。 2、副(亚)热带常绿林群系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分布于冬暖全年有雨的副(亚)热带气候区,森林分阔叶林及针叶林 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中国及日本南部及美国东南部等地。 与低纬雨林的差别在于: 1)叶子通常较小且富革质; 2)树种很少,树型较小,树冠不浓密,主要为樟科、木兰科植物; 3)通常低层发展良好,有蕨类、小棕榈、竹类、灌木及草本,此外,附生植物丰富。本区因为气候条件利于农业开发故仅有极小的天然林。 副热带针叶常绿林:仅分布于美国东南大西洋及墨西哥湾沿岸的沙地松林带。 因为沙地排水快、土壤干燥,在干旱之年易生火灾,松树适应干燥及火焚的环境,它的种子在受热及失火后之裸地上,最易萌发,因此成为本区稳定的植被(vegetation) 3、中纬落叶森林群系(Midlatitude deciduous forest) 主要分布于: 东北美、西欧、东亚 树种高大: 主要树种如橡树、桦树、枫树、榆树等,冬季树叶落尽。低层植物仅能在春天大树叶子尚未浓密前获得阳光,故发展不佳。 4、针叶森林群系(Needleleaf forest) 主要分布于北美及欧亚北部纬度45度至75度地区, 以及全球较低纬之高山及高原区。 主要有松、杉、柏等,叶形针状,常绿,树干直壮、树型呈锥状。 5、地中海硬叶森林群系(Sclerophyll forest) 地中海型气候区的原生森林植被,分布于南、北纬30~45度,因适应夏干冬雨气候,发展出体型小的森林、林地及矮灌木丛景观。 特点:叶子革质,小而硬,为避免夏季干旱期水分的蒸散。树型矮小、多分歧,植被覆盖面稀疏,约占25~60%左右。 主要树种:软木橡树(corkoak)、檞树(live oak)等;澳洲分布的树种则以油加利(ecalyptus)及银合欢(acaria)为主。 (二)、莽原区 (Savanna biomes) 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及南美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植物类型为林地与草地。 因干季时土壤湿度不足以支持植被成为森林,所以与邻接之赤道雨林景观明显不同,植物种亦成过渡型,有阔叶落叶树亦有适应干旱的树种,中等高度,树冠呈伞型。在干季时,莽原林地常发生火灾,但莽原地区的树种特别抗火。 (三)、草地区 (Grassland biomes) (四)、沙漠区 (Desert biomes) 是莽原及草地直至干燥沙漠区的过渡区,可分2群系: (五)、苔原区(Tundra biomes) 分布于极地或高山苔原气候区。 植物成长于短暂的夏季,冻层之地表解冻融水,形成广阔的沼泽环境,土壤的有机质层露出,供应短根的芦苇、草、苔藓、地衣植物。 上述五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