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docVIP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doc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   [摘要]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出发,深入阐释湖州传统糕点的题材、造型、装饰、色彩、包装等元素,分析其艺术价值,探究其文化内涵,并讨论其视觉资源的文化创意开发路径,旨在为湖州传统糕点的保护、利用和地方经济的开发、增长提出创新思路。   [关键词]湖州;传统糕点;视觉审美;文化创意   [Abstract]This paper deeply introduces the theme, shape, decoration, color, packaging and other elements of Huzhou’s Traditional Pa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vision, analyses its artistic value, explores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discusses the visual culture creativity development path of resources.   [Key Words] Huzhou; Traditional pastries; Visual aesthetic; Culture creativity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2014-2015年度浙江省文化厅文化科研项目(57)浙江传统糕点的视觉艺术特征及其开发研究、2015年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项目浙江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相关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015ZC30)、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运河段民间手工艺艺术特色研究(3082015N共同资助。   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中心地带,东望上海,北濒太湖,是一块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文化灿烂的风水宝地。其优越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在各种领域折射出美妙的光线,其中也包括多彩的美食世界。   传统糕点是湖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生活资料,亦能给人带来味、嗅、触、视等多种感官享受。经调研,目前已有震远同“茶食三珍”制作技艺、南浔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八里店方糕花板雕刻等十余项传统糕点相关项目被列入省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从工艺美术品的视角进行考察,湖州传统糕点在主题、造型、色彩、装饰、质感以及包装等方面呈现出较强的个性特点和艺术特色。这些生动的形象及其象征含义积淀着湖州老百姓上千年的审美智慧与意匠巧思,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创意素材。   一、湖州糕点的源流   “糕点”这一概念与“茶食”、“糕团”、“点心”、“细点”等说法有所交集。本文所述“湖州传统糕点”具体指在浙江湖州地区产生、发展,具备一定流传度或者有据可考的,富有湖州地方特色的,以米(粉)、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馅料和调味料,初制成型,再经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制成的干性食品。它受到周边苏式、沪式、宁绍式糕点的交织影响,拥有诸如震远同椒盐桃片、泗安酥糖、双林子孙糕、新市茶糕、南浔橘红糕等近百种特色产品,另有大量不知名和失传品种。   湖州传统糕点起源甚早。早在春秋时期,此地百姓便好食稻米,且广泛运用饴蜜作为甜味剂,两者结合便催生了“糕点”。汉代《楚辞?招魂》中提及:“??s蜜饵,有?\?c些。”[1]说的就是吴越江南一带的甜米粑。唐代贞观年间,蔗糖从西域传入[2],促进了糕点制作。《云仙杂记》便记载了虢国夫人的大厨邓连以湖州糕点透花糍作为供品祭祀一事[3]。“茶圣”陆羽更在此写就《茶经》,茶风鼎盛从侧面促进了茶食糕点业的发展。南宋迁都临安,南北饮食文化有了一次较大融合,促使包括湖州在内的浙北地区传统糕点制作水平突飞猛进。元代赵孟?\的夫人管道升在家书《秋声帖》中提到了湖州“糖霜饼”[4]。明代《仙潭志》专门描绘了新市茶糕的美味[5]。清代同治《湖州府志》中明确阐释了“嘉湖细点”[6]这一概念。光绪《湖雅》卷八“饼饵之属(粥饭附)”中详叙湖州老糕点,如许糖饼、归安云片糕、杨糕、蒋塌饼、费圆等[7],仅就糕名考证,已基本失传。民国时期,因战争、灾害等原因,导致农商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糕点依然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与外来饮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有了新的风貌。周作人在其散文名作《南北的点心》中对“嘉湖细点”赞不绝口[8]。当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湖州糕点制作的精细度和多样性得以延伸,但也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来糕点的“侵入”而滋生困境。   一直以来,传统糕点全面参与了湖州百姓的民俗生活,无论是供佛祭祖、岁时节令、婚丧嫁娶,还是探亲访友,建房搬家、拜师升学都要少不了灵巧吉祥的传统糕点。例如吴兴地区四月“蚕月”有许多禁忌,其中之一为“禁往来”。“蚕禁”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