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潇湘八景图”.doc
略论“潇湘八景图”
摘要:五代著名画家董源的《潇湘图》作为中国古代“潇湘”题材的代表之作历来被人们所珍视,其所体现出实际的价值早已远远的超出其画面本身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渐渐成为历代画家喜闻乐见、乐意去创作的一个大众题材。在五代以后以宋迪、李氏、张远、王洪等人所创作的“潇湘八景图”题材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关键词:五代;董源;“潇湘八景图”
一、董源《潇湘图》
传为五代董源所作的《潇湘图》为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卷以江南的幽静秀丽的景色为主调,画面中的山峦绵延不绝极具运动之感,云雾朦胧显晦,仿佛眼中的一切尽处茫茫仙境之中。画面整体给人感觉既幽深又空灵,平淡苍奇的“V字形”岸边,绘有人物若干及不远处的河边码头的几艘渔船。在绘画技巧上,作者巧妙的运用了花?i若墨,山石点染等一系列的方法而在山坡底部,则采用了浑厚的披麻皴从而让水草繁茂葳蕤之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潇湘图》无疑可以看做江南某处水乡两岸的是一幅缩写图,一种对大自然、对于意境的忠实临摹:一艘大船,彩灯高挂,一个穿着深红色长袍的男子(不出意外应该是一位政府的官员)。悠然地站在船边的河岸之上,在他的身后则立有一位侍者手执华盖,眉宇间透露着毕恭毕敬的神情,另外还有一个侍者谦卑顺从地跪在红衣者面前。在看船上的两名艄公,一个在前面横篙,另一个于船后摇橹。在岸边滩头之上由五名吹奏的乐手和两名面貌姣好穿着紫色衣服的妙龄女子组成的迎接队伍已经在此恭候多时。而在这两位美女之前,还有一个手中提着篮子的女子边走边回头想要说什么的样子。这幅画如实的表现来官宦贵人出游潇湘的画面。这幅画可以被看做是历代“潇湘图”的“母本”之作。因此,《潇湘图》作为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集中的体现了董源绘画的技法特点和其艺术风格。董源绘画艺术影响深远,董源绘画艺术也给美术工作者深刻的启迪。
二、宋迪《潇湘八景图》
“北宋至南宋流行一类以潇湘为主题的山水画。“潇湘”这一母题后来的不少画家运用,而且摆脱了洞庭湖、潇水、湘水的地理位置的限制,衍生出了其他地域如镇江、杭州等地景色,其图像以描绘山峦江湖、烟云雨雾、日夕变幻的水墨平远山水为标志,这与董巨的江南山水在意境和审美情趣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因缘关系。”[1]在构图上也延续了董巨江南派的山水画传统。
这当中最早绘制《潇湘八景图》的当属北宋画家宋迪。(约活动于公元11世纪)《宣和画谱》曾记载宋迪名下作品有31件,其中有《潇湘秋晚图》和《八景图》,二作皆已无画迹可循。宋代其他文献多将宋迪所绘的这一类作品统称为《潇湘八景图》,所以《宣和画谱》中所记载《八景图》即是《潇湘八景图》。还有,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记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2]另外,苏轼《补注东坡编年诗》也有与之相似的记载。
通过上面,使我们大致了解到宋迪所绘这幅画的形式和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宋迪画出了“八景图”,但并未题有相应的文字,而是僧人惠洪后来分别在每幅画面左侧题诗。又根据,南宋赵希鹄编著的《洞天清录 ? 古画辨》(约成书于 1225-1264),载:“宋复古作潇湘八景,初未尝先命名,后人自以洞庭秋月等目之,今画人先命名非士夫也。”[3]
由此可以笔者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图画的本身的确为宋迪所绘,但是图上的命名与题诗却是后来的“好事者”惠洪为之,这也就表明景点名称、诗与画本来是分开的。惠洪因画而作诗,他的题诗使画与诗结合,最终产生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画、标题与诗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他的作品如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有王洪所绘《潇湘八景图》(约1131―1161)作大致创作于南宋高宗时期,作品保存完整,画面仅见署名,未见其他任何题跋。依据现存的画作内容来看整幅画作细致具体,一丝不苟所表现的内容王洪根据惠洪的题诗而作,保持了宋迪原初的画面形式,画面不见题诗,仍保持了律诗的位置结构。另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南宋李氏所绘的《潇湘卧游图卷》、元代王远的《潇湘八景图卷》(构图、画法等多取自于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等。
三、“潇湘八景图”产生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综上所述,“潇湘八景图”作为中国山水景观画中的一个重要的母题,近些年来在一些美术史学者的研究推动下逐渐地揭开了它不引人注意的神秘的面纱。总的说来,“潇湘八景图”这一类具有一定特定背景、特殊含义的山水景观绘画向上可以追溯到董源的《潇湘图》。虽然此图与后来的“潇湘八景图”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的意义在于:
为后来者提供了以自然为师,师法自然的最佳范本。而在随后产生的八景图则在画面中以具体的自然形态和更加丰富的笔墨层次将景观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