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卷一
一、毋昭裔守素
蜀本九经最先出,后来孳乳到长兴。
蒲津毋氏家钱造,海内通行价倍增。
《宋史》:“毋守素性好藏书。在成都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书《文选》、《初学记》、
《白氏六帖》镂板。守素赍至中朝,行于世。”
《焦氏笔乘》:“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术数、字学小书而已。蜀毋昭裔请刻板印《九
经》,蜀主从之。自是始用木板摹刻《六经》。景德中,又摹印司马、班、范诸史,并传
于世。”又云:“蜀相毋公,蒲津人。先为布衣,尝从人借《文选》、《初学记》,多有
难色。公叹曰:恨余贫不能力致,他日稍达,愿刻板印之,庶及天下学者。后公果显于
蜀,乃曰:今可以酬宿愿矣。因命工日夜雕板,印成二书。复雕《九经》、诸史,两蜀文
字由此大兴。洎蜀归宋,豪族以财贿祸其家者什八九。会艺祖好书,命使尽取蜀文籍诸印
本归阙。忽见卷尾有毋氏姓名,以问欧阳炯。炯曰:此毋氏家钱自造。艺祖甚悦,即命以
板还毋氏。是时,其书遍于海内。初在蜀雕印之日,众嗤笑。后家累千金,子孙禄食,嗤
笑者往往从而假贷焉。左拾遗孙逢吉详言其事如此。”昌炽案:《挥麈余话》亦载此事,
云:“唐明宗平蜀,命太学博士李锷书《五经》,仿其制作,刊板于国子监。监中印书之
始,今则盛行于天下,蜀中为最。明清家有锷书印本,后题长兴二年。”又按:王氏以母
昭裔为母丘俭,则大误。母丘,三国时人。
[校勘记]王欣夫先生《补正》云,据《宋史》卷179《毋守素传》及《十国春秋毋昭裔
传》,知毋昭裔、毋守素为父子,并非一人。叶氏误将二人合为一人也。
二、孙光宪孟文 丁顗 孙长孺
突兀书楼世姓孙,悍然竟夺谢公墩。
纳楹谁共陵川富,大室居然驷马门。
《宋史荆南高氏世家》:“孙光宪字孟文,陵川贵平人。高从诲署为从事,历保融、继
冲,三世皆在幕府。太祖授黄州刺史。乾德六年卒。光宪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
卷,或自钞写,孜孜雠校,老而不废,自号葆光子。”
《宋史丁度传》:“其先恩州清河人。祖顗,后唐清泰初陷契丹,逃归,徒居祥符。父逢
吉,以医术事真宗藩邸。然好聚书,与儒者游。”
《涑水纪闻》:“丁度祖顗,尽其家资,聚书至八千卷。为大室以贮之,曰:吾聚书多,
虽不能读,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矣。”昌炽按:据此,则丁氏聚书不自逢吉始也。
《郡斋读书志》:“《孙文懿集》三十卷。皇朝孙抃,安梦得,眉山人。六世祖长孺,喜
藏书,贮以楼,蜀人号书楼孙家。抃,天圣中进士,谥文懿。”
三、徐锴楚金 王锴鱣祥
道家藏室几蓬莱,建业文房与蜀才。
想见锦城朝罢日,白藤担子相公来。
陆游《南唐书》:“徐锴字楚金,会稽人,与兄铉号二徐。酷嗜读书,隆冬烈暑,未尝少
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答,无所遗
忘,其博记如此。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江南藏书之盛,
为天下冠,锴力居多。”
《焦氏笔乘》:“蜀相王锴,名同楚金,字鱣祥。藏书数千卷,一一皆亲札,并写藏经。
每趋朝,于白藤担子内写书,书法精谨,二人风尚相似如此。”
《无事为福斋随笔》:“潼川城外有琴泉寺,即杜诗之慧义寺也。昔有塔,于乾隆年间为
雷震圮。内贮《法华经》全部。皆鱣祥所书,笔法娟秀,真墨宝也。”
吴省钦《白华诗稿》:“蜀王锴书《妙法莲华经》第一卷残叶,三台郑尹出自琴泉寺圮塔
下,同鱼门、璞函作。‘墨华香簇莲花青,伪朝平章工写经。教圆义正树功德,梓州窣堵
牢藏扃。丙寅未月倒霹雳,梵夹灰烬啼刹零。令君好事拾残叶,纸色黯淡光晶荧。’”又
云:“想当蚤朝暮归第,白藤担子平头拎。霞光百番出天府,眉砚安傍朱窗棂。毒恼已蠲
苾刍佩,妙明顿见琉璃屏。伏梁暗槛庋藏永,谓仗白业贻欢宁。”
四、江正元叔
笏头方册由拳纸,一箧书还当一炊。
亦似江南新下日,念家山破不胜悲。
《挥麈后录》:“樊若水夜钓采石,世多知之。宋咸《笑谈录》云:‘李煜有国日,樊若
水与江氏子共谋。江年少而黠,时李主重佛法,即削发投法眼禅师为弟子;随入禁苑,因
遂得幸。法眼示寂,代其住持建康清凉寺,号曰小长老。眷渥无间,凡国中虚实尽得之。
先令若水走阙下,献下江南之策,江为内应,其后李主既俘,各命以官。江后累典名州,
家于安陆,子孙亦无闻。’郑毅夫为《江氏书目记》,载《文集》中,云:‘旧藏江氏书
数百卷,缺落不甚完。予凡三归安陆,大为搜访,残帙遗编,往往得之闾巷间无遗矣。仅
获五百十卷,通旧藏凡千一百卷,江氏遗书具此矣。江氏名正,字元叔,江南人。尝为越
州刺史,越有钱氏时书,正借本誊写,遂并其本有之。及破江南,又得其逸书,兼吴越所
得,殆数万卷,老为安陆刺史,遂家焉。尽辇其书,筑室贮之。正既殁,子孙不能守,悉
散落于民间。火燔水溺,鼠虫啮弃,并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