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什么是虚出资
两虚一逃
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公司成立、存在、经营的基础。所谓“两虚一逃”就是《公司法》中所指的公司虚报注册资本和股东虚假出资、股东抽逃出资的三种违法行为。“两虚一逃”违法行为,扰乱市场秩序、行业管理秩序,引发商业欺诈等犯罪行为,破坏市场交易安全,侵害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及时发现、准确定性、严厉查处“两虚一逃”违法行为已成为工商部门登记监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两虚一逃”的认定
一、“两虚一逃”的定义
虚报注册资本是指公司在工商部门办理注册、变更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等欺诈手段虚报其注册资本以骗取公司登记的违法行为。该行为违反的是《公司法》第二十六条、第五十九条、第八十一条有关规定。
虚假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公司章程规定交付或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的违法行为。该行为违反的是《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八十四条、第二百条有关规定。
抽逃出资是公司发起人、股东实缴出资已全部到位,但在公司成立后又将其出资抽回或转移的违法行为。该违法行为违反的是《公司法》第三十六条、第九十二条有关规定。
二、“两虚一逃”的区别
案例一: Z某是T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东。T公司为取得建筑三级资质,将注册资本从301.15万元增加到719.27万元,其中Z某对当事人以实物资产增资168.12万元,另一股东G公司以货币增资250万元。经查,因G公司缺乏资金,Z某又急于取得资质以开展业务,随与G公司共同商议,找到某中介,帮G公司垫资250万元注册,取得进账单后归还;后G公司改制,公司对以往资产清点,发现Z某的实物出资不实,遂向我局举报,经查发现Z某有150.5万元资产一直未办理手续将财产权转移给T公司,这部分资产根本不归Z某所有。上述违法行为最后作两个案件处理:Z某伙同G公司找中介垫资的行为,虽为G公司垫付增资款,但因其是所有股东合谋,以公司名义骗取登记,故定性为T公司虚报注册资本250万元;Z某未转移实物投资财产权,是其单方行为,欺骗了其他股东,定性为虚假出资150.5万元。
结合上述案例及其他案件来看,可将“两虚一逃”这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总结如下:
1、行为主体有所不同:虚报注册资本的行为主体是即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的公司,是公司全体股东故意合谋的结果。而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行为主体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股东之间没有合谋骗取公司登记的目的,因为出资是发起人、股东的义务,未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应由出资人承担。
2、行为方式有所不同。虚报注册资本表现为伪造存款凭证和财物发票骗取验资报告、提交虚假登记材料等手段,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虚假出资表现为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欺骗缴足出资的公司的其他股东、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如以货币方式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将其认缴的货币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帐户。抽逃出资表现为,在公司成立后非法抽回其出资和转走其出资这两种方式,例如抽回其股本、转走其作为股金存入银行的资金、将已经作价出资的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又转移于他人等。
3、行为发生时间有所不同。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行为一般发生在公司登记过程之中、成立(变更)之前,而抽逃出资行为是发生在公司成立(变更)后。
4、行为目的有所不同。虚报注册资本往往是由于公司为了达到某种规定对注册资本的要求或谋取某种利益(例如公司申报资质、承包项目等)而实施;虚假出资的行为人在骗取公司登记的同时,更主要目的是为了骗取公司股份;抽逃出资目的在于股东为逃避因公司发生债务而逃避债务,或者因其他经济利益,利用其职务优势或其他手段将其在公司的部分或全部出资抽回。
5、侵犯客体有所不同。虚报注册资本侵犯的客体是公司管理制度,其欺骗的对象是工商部门;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侵犯的客体是依法认足并缴足出资其他股东、发起人,还包括受到欺诈的公司债权人及社会公众、公司管理制度。
二、“两虚一逃”的常见手段
“两虚一逃”类案件的手段、形式很多,但核心法则都是公司未取得或丧失了对资产的拥有或控制,背离了资本的确定、不变和维持原则。以下是一些常见手段。
一、虚报注册资本的常见手段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是证明注册资金到位的主要依据,因此,虚报注册资本的违法行为关键在于当事人如何取得验资报告。常见的手段有:
1、某些中介机构在代办工商营业执照、登记中,一切程序由其操办,并收取公司一定的费用,甚至可以在零出资的情况下直接由中介公司代办。此类情况现在非常普遍。
2、出资人把资金在验资账户中循环进出,获取银行进账单后验资,达到虚报注册资本的目的;
3、出资人将银行借款等往来款项不及时入账,以分次提取现金、再缴回银行账户等方式获得银行进账单,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牛奶过敏的诊断、管理和预防意见书(2024).pdf VIP
- 西安2初一新生分班(摸底)数学模拟考试(含答案).doc VIP
- 2025年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 四上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VIP
- 中国碳化钨项目创业投资方案.docx VIP
- 内能的利用的学案.doc VIP
-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试题(含答案).doc
- 《中国儿童生长激素使用情况研究》.pdf VIP
- 万华化学经营分析报告.docx VIP
- 2025年中国PVB中间膜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VIP
-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7年第二批项目.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