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以智慧资本拉大差距
台灣以智慧資本 拉大差距
January 2003 from 遠見雜誌
IC設計等科技業擴散到傳統產業,也為紡織等傳統產業創造第二條成長曲線。
2002年下半年,台灣資訊產業上演一齣兩代股王對簿公堂的戲碼。現任股王聯發科技控告前任股王威盛侵權,6月底聯發科才在北加州地方法院控訴威盛CD-ROM(唯讀型光碟機)晶片侵權;7月初,聯發科又在台灣對威盛提出韌體程式碼侵害著作權的控訴,使得光儲存與消費性光學產品業者,形成連環告的局面。
侵權的官司一路從IC(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延燒到連接器產業。
2002年10月31日,國內連接器大廠鴻海精密為力保P4 socket 478產品的豐厚商機,正式決定針對市值高達940億美元的AMP/Tyco製造及販賣的socket 478產品提出法律訴訟,並要求對方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同時間,鴻海也跨海向江蘇省知識產權局提出萬旭蘇州廠的線纜接頭的侵權告訴,要求萬旭停止生產並銷毀侵權的產品現有庫存。
「台灣電子業終於開始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十多年來,一直協助台灣企業發展智慧財產權的亞太智財科技總經理及執行長林鴻六有感而發。林鴻六的感慨其來有自,從1980年代開始,林鴻六就代表美國AT&T的智慧財產權部門,屢次到台灣考察市場。「當時在台灣講專利權等智慧資本的概念,大家都不理你,更別想收到權利金,」林鴻六回憶。
台灣產業界從被告侵權,到現在有能力去控告國外廠商侵權,這一路走了十多年。這些智慧財產權的訴訟,背後代表的是,智慧資本的概念已經在企業界逐漸落地生根。也證明了一件事,智慧資本對於企業是生存命脈,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有先進技術就能領導市場,若是智慧資本被侵犯,亦會惹來一身腥,不僅產業地位會被撼動,也可能失去競爭優勢。
「二十一世紀,企業要透過經營智慧財產權,保護自己,否則會被智財權所毀滅,」林鴻六殷殷提出警告。台灣產業結構正面臨從製造導向,轉為知識、服務導向的重大轉型期。隨著中國大陸的全力發展經濟建設,大陸低廉的製造成本,正發揮磁吸效應,吸引台灣業者交相赴大陸投資設廠。「台灣產業必須要懂得創造價值,再回頭去比低成本製造是不對的,永遠比不上大陸的低廉成本優勢,」大同全球資訊、顯示器、通信、家電、電子系統事業處執行副總經理林郭文艷強調。
2001年,資策會鎖定資訊硬體、軟體及通訊製造業進行調查,選出智邦科技、趨勢科技、思源科技、創惟科技、中華映管五家智慧資本最雄厚的科技廠商。2002年,資策會則是針對半導體、光電、通訊服務及資訊家電產業中的一百家領導廠商做調查,從其中選出六家智慧資本最雄厚的廠商,包括(無先後順序):台積電、聯發科、仁寶、明基、神達、普立爾。
智慧資本成為顯學
根據資策會統計,2001年,台灣資訊硬體產業中約有38%的企業已在大陸設廠生產;2002年,預估大陸資訊硬體產值大約占企業總產值的47%,台灣約只占36%。「國內產業的有形資產逐漸朝向大陸移動時,台灣所能掌握的是多少『無形資產』在台灣經營,」資策會執行長林逢慶強調,無形資產將是台灣在下一波產業競爭的戰略性武器。
所謂的無形資產,就是指智慧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德勤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區總裁顏漏有分析,智慧資本是最近十年被提出的一個全新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有別於傳統透過資產負債表來揭露企業價值的方式。顏漏有觀察美國股市近五十年來的變化,在1990年代前,美國企業的市值(market value)與帳面值(book value)的比例大都是1:1;但是到了2000年開始,網路、軟體公司的興起,企業的市值與帳面值的比例也水漲船高,提升到4:1,甚至於微軟、趨勢科技的市值與帳面值之比更高達30:1。「4:1代表一個公司的70%~80%價值,不是有形的資產可以反映出來,」顏漏有說。
顯然,在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資產負債表已經不能完整呈現出企業的實際價值了,必須透過智慧資本的研究,來重新訂定一套全新的企業價值衡量標準。智慧資本從二十世紀末的網路熱潮中被炒得沸沸揚揚,並成為企業經營與創投界的一門顯學。
到底智慧資本有何魔力,可以讓企業的經營者交相標榜,並積極建立智慧資本的管理制度?「簡單地說,智慧資本就是包括創新、流程、人力、顧客等四個構面所構成,」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主任詹文男指出。透過智慧資本的研究,可以比較真實反映出企業在無形資產面的經營狀況。
以顧客、know how、創意為核心
顏漏有分析,企業的價值可以分為實體、顧客、組織、財務、員工與供應商等五項。「其中,實體與財務資產是傳統的有形資產,而品牌、版權、知識管理體系就是無形資產,」顏漏有指出。
在知識經濟的架構下,愈來愈多企業已經擺脫以土地、廠房、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作價的經營型態;轉而強調顧客關係、專利、品牌、服務等無形資產。「未來企業的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