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濉溪石山子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情况的淀粉粒分析.PDF

安徽濉溪石山子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情况的淀粉粒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濉溪石山子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情况的淀粉粒分析

第34卷第1期 第四纪研究 V01.34.No.1 2014年1月 SCIENCES January,2014 QUATERNARY doi:10.3969/j.issn.1001—7410.2014.01.14 文章编号 安徽濉溪石山子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 利用情况的淀粉粒分析 董 珍① 张居中① 杨玉璋① 姚 凌① 李为亚① 贾庆元② (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 230026;②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230061) 摘要 件石磨棒表面附着残留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批石器表面残留物中包含了种类丰富的植物淀粉粒,其可能 的植物种属来源至少有8类,包括薏苡(Coixlacryma-jobi)、小麦族(Triticeae)、山药(Dioscoreaopposita)、莲藕 (Nelumbormcifero)、莲子(Ⅳelumbo 部分未知种属的疑似禾本科植物的淀粉粒。统计结果显示,来自薏苡、小麦族以及疑似禾本科植物的淀粉粒无论 是绝对数量还是在器物表面的出现频次都远高于其他植物种属的淀粉粒,应为这批石器的主要加工对象,此外,来 自山药、莲藕等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其数量和出现频次也较高。石山子遗址出土石磨盘、石磨棒表面残留物 中淀粉粒组成的多样性表明了这些石质工具加T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组成的多样性,同 时,从观察到的淀粉粒植物种属来源来看,石山子遗址先民的生业模式似仍以采集经济为主,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则 相对滞后,这一特点的形成可能与该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有较大关系。研究结果为探索新石器时代中 期淮河中游地区古人类对植物资源利用以及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主题词 淀粉粒分析石山子遗址磨盘磨棒淮河中游地区植物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K871.13,Q949.91,Q914.5 石山子遗址地处安徽淮北平原北部淮北市濉溪 1 引言 县平山乡赵楼行政村北(图1),遗址中心地理坐标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植物为33。517N、116049’E。遗址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 淀粉粒与孢粉、植硅体一样可以进行种属鉴定¨1, 年代为距今7000年左右’1“,是皖北地区新石器时 淀粉粒的这一特性使之在欧美考古学研究中得到了 代中期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之一。1988年、1992年和 广泛运用,从现有资料来看,无论是在中美洲的热带 199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曾先后对该遗址进行 雨林、中东的干旱沙漠,还是南、北美洲、澳洲和欧亚 了3次正式发掘,揭露面积350m2,发掘清理出的遗 大陆的古代遗址中,都发现有保存良好的古代淀粉 迹包括房屋基址15处,墓葬16座,灰坑近400个, 粒残留物¨“1,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残留淀粉粒是在 出土各类遗物500余件,其中以陶器、石器、骨角器 距今200万年的石器表面发现的冲1。科学家通过显为主,石器中除有磨盘、磨棒外,还有石铲、石凿、石 o, 微观察的方法建立现代植物淀粉粒数据库,获得现 臼等,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和蚌壳¨t16 代植物淀粉粒的形态学参数,并依据这些参数对古 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淮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提供了 代淀粉粒进行种属鉴定。随着淀粉粒分析方法的发 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从遗址地层到出土器物再到人类或动物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