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五多倍体诱发
实验五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 一、实验目的: 三、实验材料: 五、操作步骤: 六、结果分析: 二、实验原理: 七、参考文献: 四、实验说明: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2.观察多倍体植物,鉴别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引起植物其它器官的变异。 二、实验原理: 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当恒定的,这是物种的重要特征。例如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有20条,配成10对。遗传学上把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组(或称基因组)用n表示。如玉米染色体的组内包含10条染色体, 它的基数n=10。一个染色体组内每个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遗传和变异。 由于各种生物的来源不同,细胞核内可能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套完整染色体组的就叫做单倍体,也用n表示。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称为二倍体,以2n表示。细胞内多于两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称为多倍体。例如三倍体(3n)、四倍体(4n)、六倍体(6n)等,这类染色体数的变化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减,所以称作整倍体。在整倍体中,又可按染色体组的来源,区分为同原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凡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或者是原来的染色体组加倍的结果,称为同源多倍体。如果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的物种,则称为异源多倍体。 二、实验原理: 多倍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目前已知道被子植物中有1/3或更多的物种是多倍体,如小麦属(Triticum)染色体基数是7,属二倍体的有一粒小麦,四倍体的有二粒小麦,六倍体的有普通小麦。除了自然界存在的多倍物种之外,又可采用高温、低温、X射线照射、嫁接和切断等物理方法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在诱发多倍体方法中,以应用化学药剂更为有效。如秋水仙素、萘嵌戊烷、异生长素、富民农等,都可诱发多倍体,其中以秋水仙素效果最好,使用最为广泛。 秋水仙素是由百合科植物秋种番红花——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的种子及器官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具有麻醉作用,对植物种子、幼芽、花蕾、嫩枝等可产生诱变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走向两极而被阻止在分裂中期,这样细胞不能继续分裂,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核。或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继续分裂,就形成了多倍性的组织,由多倍性组织分化产生的性细胞,所产生的配子是多倍性的,因而也可通过有性繁殖方法把多倍体繁殖下去。 二、实验原理: 多倍体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育种,用人工方法诱导的多倍体,可以得到一般二倍体所没有的优良经济性状,如粒大、穗长、抗病性强等。三倍体西瓜、三倍体甜菜、八倍体小黑麦已在生产上应用。 三、实验材料: 1. 玉米(2n=20)、水稻(2n=24)的种子。 2. 人工诱发的四倍体玉米和二倍体玉米的果穗、玉米粒、花粉、叶片。 3. 洋葱或大蒜球茎。 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镊子,刀片,滴管,吸水纸,测微尺。 药品:0.1%和0.025%秋水仙素溶液,1mol/L HCL溶液,改良石碳酸品红溶液(也称改良酚红,配方如下: 配方I. 石碳酸品红(Carbol fuchsin),先配母液A和B。母液A: 将3g碱性品红溶解于100ml70%酒精中。母液B: 取母液A10ml加入90ml5%石碳酸水溶(2周内用完)。石碳酸品红染色液: 取母液B45ml, 加入6ml冰醋酸和6ml37%甲醛。配方Ⅱ: 改良石碳酸品红: 取石碳酸品红染色液2-10ml, 加入90=89ml45%的醋酸和1.8g山梨醇(sorbitol)。 此液初配时颜色浅,放置二周后染色力显著增强,在室温下不沉淀且较稳定)。 四、实验说明: 本实验采用种子浸渍法。处理种子时,可先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中浸种24小时左右,在铺有滤纸的器皿上浸渍种子,再注入0.1%—0.025%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为避免蒸发宜加盖并置于暗处,放入20℃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发芽温度,干燥种子处理的天数应比浸种多1天左右。一般发芽种子处理数小时至三天,或多至十天左右。对于种皮厚发芽慢的种子,应先催芽后再行处理。已发芽的种子宜用较低的浓度处理较短的时间,秋水仙素能阻碍根系的发育,因而最好能在发根以前处理完毕。处理后用清水冲洗,移栽于盆钵或田间。 染色体加倍后必须进行鉴别。同源多倍体主要是根据形态特性来判断,如叶色、叶形及气孔和花粉粒的大小。最为可靠的方法,是待收获大粒种子后,再将这些大粒种子萌发,制片根尖压片,然后检查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染色体数目加倍了,才能证明植株已诱变成四倍体。 五、操作步骤: (一)多倍体植物诱导 1. 把玉米2n=20(或大麦2n=18、水稻2n=24)种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