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热点题源课件
下片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菰黍”即粽子,“昌歜”为宋代一种食品。句意为“他们宴会上食用的食品,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皿,“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两句,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则以描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 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婉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为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① 苏 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②,枫叶芦花秋兴长。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 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十月初词人路过寿州之时。这年四月,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求外放为杭州通判,十月至颍口(今安徽寿县附近)。②江海:杭州。 (1)结合全词简析“秋兴”的内涵。 答案 ①秋景萧瑟, ②仕途失意, ③旅途奔波, ④思念朋友。 (2)赏析最后一句在抒情上的艺术特色。 答案 对面落笔,以景结情。词人设想朋友在岸边长久地眺望江上,可谓从对面落笔,更见深情;一派念友之情尽收无尽苍茫云烟之中,韵味悠长。 此词开篇便写出了词人之心情沉重。“我行日夜向江海”是由繁华的汴京,向遥远的海边地区日夜兼程的进发,并有无可奈何之意。因上书不被采纳而反遭诬陷,而又皇命不可违的内在之感,也表达了仕途险恶,应远避是非之情。 赏析 “枫叶芦花秋兴长”,这自然是当时的节令,但正符合了自己的心情。秋天是苍凉的,心情是忧伤的,看见了“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便感觉到长淮天远,前途迷茫。这种自然景象融入了感受,自然景象可以看见,易于描写,而内心的远近、低昂是不容易察觉的,所以以物代情是此词的一大特点,充分地暗示了词人怅惘不安的心情。心情与形景的交错,有一种来日不可预测的感觉,不能不使他深深地思考。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这是到了寿州的所见。白石塔为固定之物,人却不断变换。白石塔此时在,以后还在,但历史却改变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当然会出现。原本青山绿水,但经风霜已成黄茅山冈,使人感叹不已。此联上用三仄尾,下对三平补救,十分恰当。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是此词的最伤感之处。词人说:我看不到汴京,望不到前途,更望不到送行的朋友们,他们也望不到我,然而你们久在苍茫的是非之地,我们互相牵挂着,都要谨慎行事啊。这种内心的语言只能这样来表达,在这里也是一个三平尾,但这里是词人有意而用的。烟波苍茫更加重了,前方迷茫不清,前途很难看到,也很难预测。 §7 韦应物 韦应物,中唐著名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人物。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机。代表作《滁州西涧》中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与陶渊明合称为“陶韦”,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为“王孟韦柳”。《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秋斋独宿》等诗作曾先后入选高考语文试题。 他的诗歌特点: ①清雅闲淡:韦应物的诗皆有一种真挚深婉之趣,落笔自然清妙。诗人受到陶渊明自然闲淡品格的影响,许多诗作都表现了陶诗余绪。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语言风格,韦诗均与陶诗相近。 ②伤感哀怨:伤感哀怨是弥漫整个大历诗坛的情感基调,也是贯穿韦应物隐逸诗歌的主轴情感。与其他大历诗人不同的是,御前近侍的经历曾让他真真实实地触摸过盛唐的繁荣与辉煌,因而他更能从中体会出时代的巨大落差。而这种落差也真真切切地反映在他的诗作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决定了他仕途的坎坷与波折,也注定了他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 ③写实倾向:韦应物的隐逸诗继承了前人,但又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其作品中流露出了浓郁的写实倾向。其代表作《观田家》中描绘的春耕场面,颇有生活气息,而“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流露出对劳苦农民的关怀。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未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热点预测 (1)本诗四联都关涉雨境,请就此对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 答案 ①颔联,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②颈联,江岸之远树,栖身于雨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