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渗流力学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渗流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2.多孔介质—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质。 3.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 5连续流体---把流体中的质点抽象为一个很小体积中包含着很多分子的集合体,质点中流体的性质与周围质点中的流体性质成连续函数关系。 6连续多孔介质----把多孔介质中的质点抽象为一个很小体积单元,该体积单元的介质性质与周围体积单元中的介质性质成连续函数关系。 7连续介质场----理想的连续多孔介质及其所包含的连续流体的整体系统。 8油、气、水之所以能在岩石孔隙中渗流是由于各种力作用的结果。 主要有:1. 重力;2. 惯性力3. 粘滞力4 . 弹性力5. 毛管力 9流体压力的表示式:PZ =10-3ρg z≈0.01 γz 10当渗流由一种流体驱替另一种流体时,在两相界面上会产生压力跳跃,它的大小取决于分界面的弯曲率(曲度),这个压力的跳跃就称为毛管压力,用PC表示。 11折算压力:假想油藏为静止状态,油藏内任意一点的实测压力与该点相对于选定海拔平面的液柱压力之和。P=P0+0.01·γ·Z 12油藏的(天然)能量主要有:边水的压能,岩石和液体的弹性能,气顶中压缩气体的弹性能,原油中溶解气体的弹性能和原油本身的重力。 驱动类型:1.重力水压驱动;2.弹性驱动;3.气压驱动;4.溶解气驱;5.重力驱动。 13达西定律变形 14渗流为非线性渗流时渗流速度的表示式: 1指数式:C—与岩石性质有关的系数。n —渗流指数,=1—0.5,n=1,与满足线性渗流定律。 2二项式: A、B为与岩石及流体性质有关的系数 15质量守恒定律:在地层中任取一微小的单元体,在单元体内若没有源和汇存在,则包含在微元体封闭表面内的液体质量变化应等于同一时间间隔内液体的流入质量与流出质量之差。 单相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三维) 16.单相不可压缩液体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17弹性多孔介质单相微可压缩液体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18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 ,如果压力、渗流速度等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任一时刻,通过任一过流断面的质量流量恒定且相等。 19“点源” :向四周发散流线的点。“点汇”:汇集流线的点。 20平面径向流:1、压力分布:或 2产量公式:单位:K--μm2;h—cm;Pe、Pw—10-1MPa; μ—mPa.S;Re、Rw—cm;Q—cm3/s 3 21渗透率突变地层中的平面径向流: (1)对于外圆环来说可以把R1看做是Rw;对于内圆环来说可以把R1看做是Re (2)稳定渗流,各圆柱面上的流量Q相等。 产量 推出 压力分布:时 时 22稳定试井:就是通过人为地改变油井的工作制度,在稳定情况下,测量出各个工作制度下的压力及产量等资料,分析油井的生产能力,确定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反求地层的有关参数 23它等于消耗单位压差所采出的流量。 24井间干扰的实值就是 ——压降叠加原理 ——“多井同时工作时,地层中任一点的压降应等于各井单独工作时在该点所造成的压降的代数和”。 25汇源反映法:对于直线供给边缘以镜像等产量“异号像井”的作用来代替直线供给边缘的作用的解题方法。 直线供给边缘附近一口井产量公式: 26汇点反映法:以等产量,对称“同号镜像井”的作用代替断层作用的解题方法 直线断层附近一口井产量公式 27的转化:, 28平面径向渗流的势函数: 平面径向渗流的流函数: 29在依靠弹性能开采时,地层内压力波的传播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压力波传到边界之前称为压力波传播的第一阶段;传到边界之后称为压力波传播的第二阶段。 30拟稳定流:油井以定产量生产,当压力波传波到封闭边缘以后,供给边缘压力下降速度与井底及地层内各点的压力下降速度相等,且为一常数的一种流动状态。 31无限大地层弹性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典型解 : 当时,可以只保留级数的前两项?,使用近似解:。对于求井底压力可直接应用公式: 32关井压力恢复关系式: 压力恢复试井的简化公式(166页) : 33压力函数: 34二项式特征曲线:;指数式特征曲线: (也可以用课本191页的) 35求二项式绝对无阻流量Qab:;. 求指数式绝对无阻流量: 36二项式与指数式的应用 37活塞式水驱油:就是假定水驱油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油水分界面,前油后水,中间不存在油水过渡(或混相)区油水分界面象活塞端面一样向前移动。 考虑油水粘度差别的单向渗流,产量公式: 考虑油水粘度差别的平面径向流,产量公式: 38非活塞式水驱油:实际水驱油过程,不存在明显的油水分界面,而是一个“两相区”;同时水区有残余油,油区有束缚水。 39形成两相区的原因:主要是油水粘度差的影响,此外,还有毛细管力的影响;重率差的影响等。具体讲,由于油和水的粘度差别一般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