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doc

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阳月:指农历十月。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⑶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⑷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⑸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⑹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作者简介】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现河南灵宝县)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时称“三绝”。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有《宋之问集》。 【译文】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⑴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⑵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⑶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2分) 答案: ⑴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2分);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 ⑵这里描写的是静寂、昏暗的景象: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浓重得散不开。(2分)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1分)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而蓄势。(1分) ⑶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1分)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1分)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3)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5)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2分) 答案: (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1分)“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1分)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2分) (2)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气缭绕。(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2分) (3)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2分);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 (4)这里描写的是静寂、昏暗的景象: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浓重得散不开。(2分)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1分)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而蓄势。(1分) (5)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1分)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1分) 二: (1)诗歌以“比兴”开头,从 触发出 的情感。 (2)哪两句诗由写景转为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期待在“明朝望乡处”要看见“陇头梅”? (4)“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南飞雁 思乡 (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抒发了怀乡情切之情。 (3)采寄亲人,以表衷情。 (4)“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