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滕王阁序(修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滕王阁序》 一、导入新课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盛赞滕王阁的名句。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东岸,江西南昌西北,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祖李渊第 22 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营建,阁以其封号命名。贞观十三年(公元 639 年)六月李元婴受封为滕王,后迁洪洲(南昌)任都督,据说唯一的建树就是在公元 653 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这座楼台——“滕王阁”。历时一千三百多年饱经沧桑历代屡毁屡兴达28次1926年毁于兵灾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经过南昌市民的几年努力,1989年重阳节,滕王阁终于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探,乘船路过,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被邀入席。《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同步辅导103“二、写作背景” 过渡: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同步辅导103“一、文学知识” 王勃简介 今天我们就随着王勃的笔杆一起去一睹这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把握全文结构 ? 同步辅导103“三、全文结构” ? 三、简析课文一二段 1、重点字词教师点拨学生明确 (不需逐字逐句翻译) 2、全体学生诵读第一段,任务:第一段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 ①洪州的地理风貌 ②参加宴会的人物 3、提问:这两方面的内容是如何联系来的?找出连接两项内容的一句话。 明确: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提问:这次参加宴会的主人、宾客怎么样? 参加宴会的人物 尊贵 小结:第一段主要概写了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5、第二段主要是写景,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否一样? 明确: ①前往滕王阁的路上之景 ②登上滕王阁后眺望之景 6、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课后练习)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落霞”自高而下,“孤鹜”横空而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水天一色,融为一体。这是一幅具有旷远的背景,在水天忙忙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白露的色彩明丽的画卷;它动静相衬,柔美与壮美皆具。 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小结:第二段主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四、重点讲读第三四部分:由景生情 (典故:借古写怀) 1、学习第三四段中重点字词,教师点拨学生明确 (不需逐字逐句翻译) 2、全体学生诵读第三、四段,本部分主要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思考: ①宴会上的情景和气氛是怎样的?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现变化了吗?请找出相关语句。 3、明确问题: ①宴会上的情景和气氛是怎样的? 明确:“遥襟俯畅……光照临川之笔。” 分析:两个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情景。这里交错迭用历史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 小结:参加宴会之人(包括作者)兴致高昂,情绪欢畅,宴会上奏乐,唱歌,畅饮美酒,挥毫作诗,乐到极处。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现变化了吗?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分析:这两句直抒胸臆,写报国无路,言辞哀婉。 小结:(答案) 感情由喜悦渐生悲慨。 作者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于是产生去国离乡的客子之感和怀才不遇的悲伤心情。 4、“嗟乎!……岂效穷途之哭?(第四段)” → 转入更强烈的抒情 思考:作者引用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四个历史人物其用意何在?借用孟尝、阮籍的行为其用意又是什么? ? 明确:借用四个历史人物是为了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借用孟、阮的行为是为了反衬自己的坚定意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