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隋唐的经济
第7讲.魏晋隋唐时期经济与思想文化(1);;三.重点突破:1.江南开发:;三.重点突破:;【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列传第十四》;1.(16·海南·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3.(13·安徽·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拓展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4.(17.国二.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拓展2】:如何看待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三.重点突破:2.均田制:;【材料二】:(太和)九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
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着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时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积极作用。;【材料三】: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栽树者谓之露田。)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馀,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诸桑田皆为代业,身终不还……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诸宰人之官,各随近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如律。
——唐·杜佑《通典》
请思考:
⒈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和性质?;1、时间:
(1)开始实行:
(2)发展完善:
(3)瓦解:;5.(14.海南.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三.重点突破:3.租庸调制:;三.重点突破:3.租庸调制:;材料一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八》记载:“炎因奏对,恳言其弊,乃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材料一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八》记载:“炎因奏对,恳言其弊,乃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
材料二 万历九年(1581 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山东布政使司所属州县卫所各项丁银,均摊入地粮内征收。—《明经世文编》卷一八0;(1)内容:依照中央财政支出征收;依户籍和财富多寡缴纳赋税;无固定住处的商人依照其资产征课三十分之一的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