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 我的家乡.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石 我的家乡

黄石 我的家乡 黄石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中国中部最大城市圈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属于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黄石于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黄石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市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其中常住人口243万。黄石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工业基础,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之称。全市已形成冶金、建材、纺织等14个主导产业。 历史沿革-古代 黄石体育馆公元前887年(周夷王七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秦。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 221年(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六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 223年(魏黄初四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 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县、阳新、沙羡、沙阳、高陵等七县属地。市地在武昌、鄂县、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317年(东晋元帝建武元年)江州由豫州移至武昌。384年(至孝武帝太元九年),始移浔阳。412年(安帝义熙八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589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为永兴,市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梁置西陵县于此,后废。黄石市花-石榴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唐末,南方九国兴起,市地在吴国境内。905年(唐哀帝天祐二年),吴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划出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市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五代十国时市地在鄂州武昌县、永兴县境内,梁、唐时属吴,晋、汉、后周、北宋初时属南唐。 967年(宋乾德五年)以前。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 历史沿革-近代 927年(民国16年),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1932年(民国21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大冶县;1938年改属第一专署。 1938年(民国27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1942年(民国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1945年(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1948年(民国37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历史沿革-现代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同年1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石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黄石市”。1950年8月21日,在原黄石港和石灰窑江滨集镇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省辖黄石市(驻石灰窑)。 1952年6月,大冶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 1959年1月26日,原属黄冈专区的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改属黄石市。同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 1962年6月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仍属黄石市。 1979年,黄石正式设立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4个县级市辖区。 1994年4月28日,大冶撤县建市,定名大冶市,由黄石市代管。1995年1月1日,大冶正式建市。 1995年,大冶市河口镇划归黄石市石灰窑区管辖。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咸宁地区管辖的阳新县划归黄石市。 1999年,建立黄石高新产业开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