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毒分A、B 两组,共29个血清型 埃可病毒有31个血清型 消化道感染,很少引起肠道症状 临床表现多样 血清学检查核核酸检测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肠道腺病毒(enterrisadenovirus) 生物学性状与其他腺病毒相似 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是引起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原体 杯状病毒(calicivirus) 无包膜球形单正链RNA病毒 引起人类胃肠炎的人杯状病毒(HuCV)主要包括两个属:诺如病毒和沙波病毒 诺如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 沙波病毒主要引起5岁以下小儿腹泻,发病率低 星状病毒(astrovirus) 球形,表面结构呈星形,有5~6个角 无包膜,单正链RNA 粪-口途径传播,易感染5岁以下儿童 侵犯十二指肠粘膜细胞 感染后免疫力牢固 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免疫性: 冠状病毒免疫力不牢固,常见再感染 SARS冠状病毒感染免疫力牢固。10d后开始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有中和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 细胞免疫在发挥防御反应的同时也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造成T、B淋巴细胞的迅速凋亡、降低免疫功能。 腺病毒(adenovirus)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腺病毒是一群侵犯呼吸道、眼结膜和淋巴组织的无包膜球形DNA病毒 细胞培养明显CPE及核内嗜碱性包涵体 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 (手-眼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 可引起流行性胃肠炎,肺炎,流行性角膜炎、结膜炎,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 有包膜球形单正链RNA病毒,衣壳呈螺旋对称,包膜刺突有凝血和溶血活性 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 儿童是主要易感者 呼吸道传播→风疹 垂直传播:孕妇患风疹可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耳聋、 先天性心脏病) 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 预防可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 第九章 肠道病毒 第一节 肠道病毒属 肠道病毒属的共同特征 均为无包膜单正链小RNA球形病毒,衣壳呈20面立体对称 耐酸、乙醚和去垢剂,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肠道中增殖,引起肠外感染性疾病 易感细胞内增殖,迅速引起细胞病变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下肢俗称小儿麻痹,分3个血清型I、II、III,以I型多见。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电镜照片 脊髓灰质炎病毒 小儿麻痹患者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球形,无包膜病毒,直径24-30nm。 核酸为单正链RNA:基因组两端为保守的非编码区,中间为开 放读码框架(ORF);3′端有polyA尾,增强病毒的感染性; 5′端有vpg,与病毒RNA复制和基因组装配有关。 衣壳:由VP1~VP4四种不同的多肽组成。 VP1、VP2、VP3在病毒表面,VP4在病毒衣壳内部。 VP1、VP2、VP3可诱导中和抗体产生。 VP1与病毒吸附到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有关。 VP4参与维持病毒的空间构型及病毒的脱壳过程。 培养特性 可用HeLa细胞、人胚肾细胞等进行培养。 抵抗力 较强 不耐热,56℃30min灭活。 污水、粪便中可存活几个月。 耐胃酸、胆汁。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临床特征: 85%由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 约5%出现流产感染(顿挫感染) 1%~2%为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 仅约0.1%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 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 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驰缓性肢体麻痹 多见于儿童,又称小儿麻痹症 致病机制 病毒 经口 肠粘膜细胞及淋巴组织增殖 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 第二次病毒血症 10% 1%-2% 侵犯中枢神经 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隐性感染90%-95%,无症状或轻微 粪便排毒 顿挫型,5-10%呼吸道、胃肠及全身症状(发热、不适) 非麻痹型(无菌性脑膜炎)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疼痛等 麻痹型—肢体麻痹 (个别死亡) 暂时型 永久型 免疫性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 以体液中和抗体为主。 黏膜分泌液slgA:可阻止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吸 附,入血。 血清中和Ab:(IgG、IgM)阻止脊髓灰质炎病毒 向靶组织扩散。 病原学检查 病原体检测: 标本:患者血液、咽拭、粪便标本 培养细胞:猴肾原代和传代细胞等 特异性抗体检测: 快速诊断:PCR、核酸杂交技术等进行病毒基因 组检测。 防治原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