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育实验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基础育实验中心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重点课题)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 第五届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及中小学优秀成果展评活动启事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在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全脑教育研究与实践”总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全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总课题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德育杂志社、中央教科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成功举办四届基础上。今年第五届由中国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教育部教师基金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及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共同开展第五届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及中小学优秀成果展评活动。 一、参评内容 (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德育理论或实践探索:学校育人新理念,德育内容、方法、途径、考核考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二)对德育新情况新问题的理论或实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独生子女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单亲子女教育、问题学生教育、尖子生教育、网络条件下的德育、多元文化条件下的德育等。(三)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班团队活动设计、实录。(四)教育教学创新理论成果及论文。 二、参评对象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含职业学校、中专和幼儿园)等教育单位 2.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及科研人员均可参加 三、展评活动内容 1.2010年度中小学论文及优秀成果评选;2.2010年度新教育论坛活动及成果颁奖会;3.观摩学习、培训和交流 四、参评成果类别及要求 (一)文字材料类 1.单位成果包括在教育内容、方法、形式、途径,队伍建设、组织领导、评价考核等方面的新认识、新举措、新经验;个人成果包括教育单位领导、德育负责人、团干部、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工作经验、研究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对新生或毕业生的教育演讲词、教育案例或故事、心得随笔等文字材料。所有成果均不限体裁; 2.所有单位、个人稿件均须由单位统一报送,加盖单位公章;文字材料用A4纸打印(贫困地区除外),3000字以内,单位成果可附图片;集体组织参评请注明组织者姓名、通联地址和电话; 3.在成果首页请注明:文章标题、文章类别(可分为论文类、工作经验(报告)类、班主任工作及班级(团队)建设类、教育案例类、调查研究报告类、演讲词类、感想体会类)、作者姓名、单位名称、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当地教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姓名和通联地址、电话;单位成果请特别注明。 4.每人限交一件成果,作者联合署名不超过两人(课题组除外); 5. 文字类成果除上交打印稿外,条件允许的请附电子文件一份;集体统一报送成果在上交成果同时附《组稿清单》一份(打印稿和电子稿各一份)。 (二)光盘类 1.单位或个人策划和组织实施的一次优质主题班(团、队)会,一堂引人入胜的德育课,一项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简称“三个一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即可参评)实况录像光盘;请在光盘内注明题目、策划和组织实施者姓名、单位、职务,并认真填写《三个一项目及节目评比登记表》; 2.各单位自编自导自演的教育相关节目(如集体舞、小品、相声、合唱等)录像光盘;请在节目开始前注明节目编剧(编舞)、导演,并认真填写表格。 五、评选办法 所有成果材料由组委会组织初审、复评,入选成果报送高级评委会终评。 六、获奖成果的奖励和交流 1.设年度中小活动先进集体50名(集体组织报送成果的县市级以上教育局(委)、教科院(所),稿件综合评比前50名);先进单位100名(集体组织报送成果数量、质量综合评比前100名);集体组织一、二、三等奖; 2.设优秀论文、成果(含单位成果和个人成果)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3.设年度中小学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奖(组织报送30件成果以上的单位领导或组织者); 4.获奖单位及个人将被邀请参加“2010年度新教育论坛活动及成果颁奖会”; 5. 部分文字类优秀成果入编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部分获奖单位和个人名单在中国教育创新理论网上公布;优秀作品在CN(ISSN)期刊和杂志上发表; 七、相关事项 1.报送作品不收费用; 2.相关电子文本可登录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网上查询或查阅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2010年5月18日06版大视野栏目 3.报送材料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组委会有宣传、解释、处置权; 4.寄送材料时间:即日起至 2010年8月30 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来稿请寄:北京100073箱65分箱活动组委会(收) 邮编:100073 咨询电话:010 联系人:石老师 郭老师 监督电话:010E-mail:x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