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氧口对口.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供氧口对口

  关于CPCR CPCR的首要任务:心脏复跳 心脏复跳的必要内部环境:    冠状动脉灌注压;冠状动脉血氧含量;水盐、电解质平衡;…… 防止氧中毒不是在CPR过程中,尽量提高患者的FiO2有利于CPR的成功 1、资料及方法 1.1 实验装置 将1段长约50cm的螺纹管、1个潮气量表、1个测氧电极(接德国MLW、A260型氧气浓度测定仪)及1个呼吸囊连接。另由德国MLW Mcdimorph 型呼吸麻醉机提供一定流量的氧气源 ,用经鼻吸氧管作为口含供氧管,将调定流量的供氧管由一侧口角置于施行人工呼吸者的口腔对装置的进气口吹气即可。 * * 9.2:临床医学 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 临床及实验观察 高贤良 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 摘要:作者用口含供氧管对患者 吹气的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方式 对心跳呼吸骤停、剖腹产新生儿 窒息进行复苏抢救共 8 例均对患 者缺氧表现有明显改善,呼吸、 心跳均得到了及时复苏 。 并用自行设计的测定口对口人工 呼吸吹出气氧浓度的装置,分五 组(各组n=30): 不供氧组 , 供氧流量2L/min组、4L/min组、 6L/min组、8L/min组, 分别测定各组吹出气氧浓度结果 分别为(X±SD)15.9±2.1%、 27.2±2.1%、36.8±3.4%、 47.5±3.3%、57.8±3.1%、 (P<0.01)。 各组吹气潮气量在450~800ml之 间(P>0.05)。这表明供氧口 对口人工呼吸可以明显提高吹 出气的氧气浓度,有利于提高 患者吸入氧气浓度、改善缺氧 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 作者在心肺复苏及新生儿窒息急救中实施人工呼吸时,即时采用口含供氧管进行口对口对气管导管吹气人工呼吸法(本文均称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使患者吸入氧浓度及时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并经实验观察发现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可明显提高实施者吹出气氧浓度。现总结报道如下: 供氧管 测氧电极 气囊 潮气量表 图1 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实验示意图 螺纹管 1.2 实验方法 由熟悉口对口呼吸操作的麻醉人员轮流按频率 12~16次 / min、潮气量 500~700 ml ,对进气口吹气,每吹14~20次后记录氧浓度仪所示数据。分别记录不供氧、不同供氧流量共5组(每组 n=30)的吹出气氧浓度,将所记数据用统计学直接法计算 X±S及进行t检验。 1.3 临床病例 8例患者施行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男7例,女1例。其中例1~例4为剖腹产新生儿窒息,无呼吸;例5 为3月早产儿,低镁血症,周围性呼吸衰竭,呼吸间停并发心跳停止;例6为4月婴儿,奶液窒息后呼吸心跳骤停;例7为1.5岁幼儿肺炎,高热惊厥于静注安定时发生胃反流,呼吸心跳停止;例8为61岁,下壁心肌梗塞,心跳呼吸骤停。 8例均在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或 后施行气管插管,所用供氧流量为 2~5 L/min,其中3例先行无供氧口 对口人工呼吸2~4分钟仍见口唇紫 绀,手足青紫等缺氧表现之后改供 氧口对口人工呼吸(例4、6、8)。8例均同时施行其它综合抢救措施。 ● 供氧与非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吹气的潮气量及氧浓度观察结果(X±S)各供氧组的吹出气氧浓度较非供氧组明显提高(P<0.01)。并随供氧流量的增加明显提高。各组间潮气量无明显差异(P>0.05)。 2、 结 果 ● 临床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者8例,缺氧表现均在1~2分钟内明显改善。4 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均于2~7分钟内呼吸恢复,最终存活无后遗症。4例心跳呼吸停止者,呼吸均于15~20分钟内恢复,其中3例存活,1例死亡, 例5、例8 均因反复呼吸或心跳停止,大脑反复缺氧,分别遗留轻度痴呆及轻度精神性语言障碍。例6于呼吸恢复后7小时后拔管改鼻罩吸氧,未及时施行头部降温等脑保护措施,且呼吸道再度不畅死亡。 3、讨论 3.1 口对口人工呼吸虽可给患者提供含氧16~18%的吸入气(本文结果为15.9±2.1%),但在心肺复苏时极易发生低氧血症,纠正缺氧是复苏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新生儿低氧血症则是循环继续存在的特征,尽早提供高浓度氧的人工通气法十分必要。  目前一般医院各科室及各大厂矿的急救站的氧气配备均较普遍,但面罩加压吸氧或气管人工呼吸并未普及。在呼吸急救或心肺复苏时,即使及时施行了口对口人工呼吸,往往未意识到如何及时提高患者的吸入氧浓度。 3.2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供氧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可使实施者吹出气氧浓度明显提高,供氧流量 2L/min、4L/min、 6L/min、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