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劳动法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概念
什么是劳动?
通常意义上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附加了法律设定的诸多条件,因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调整对象
1、劳动关系: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社会关系
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劳动协作关系
作家与出版社之间的出版合同关系
装修工人与雇主之间的雇用关系
服务员与米粉店之间的聘用关系
特征:1)与劳动有直接联系
2)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3)劳动者必须成为单位的一员
4)双方的权利义务均依法处理,不能约定排出
2、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1)就业关系
2)处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
3)执行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4)监督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方面的关系
5)工会组织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6)劳动管理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的体系及适用范围
一、体系
二、适用范围
(一)空间适用范围(二)时间适用范围(三)对人的适用范围
对人的适用范围
(一)直接适用范围
1、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2、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3、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二)依照《劳动法》执行的主体范围
1、国家机关
(1)与公职人员之间的关系(适用公务员法)
(2)与工勤人员之间的关系(适用劳动法)
2、事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3、社会团体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三)几类特殊用工适用劳动法的问题
1、非法用工 2、个人承包用工 3、自然人用工 第三节?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1、主体差异
1)劳动关系的主体之间是平等性与隶属性兼有的社会关系;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始终处于平等地位。
2)劳动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无特定限制。
2、劳动者在报酬来源及报酬管理上的区别
3、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内容不同
4、争议处理程序不同
第二章 劳动就业
第一节?劳动就业概述
一、劳动就业概念及就业标准
(一)就业的含义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公民从事某种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职业。
含义:
1、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才有就业问题。 劳动能力层次:
一般劳动能力层次:劳动法统一规定的以公民达到劳动年龄为标志的劳动能力。
特别劳动能力层次:特殊职业要求的以公民具备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为标志的劳动能力。
2、劳动者
有劳动愿望,才出现就业问题
3、劳动者从事有合法收入的社会劳动的状态
(二)就业标准
1、正在工作中。
2、有职业但临时没有工作的人
3、雇主和个体经营者,或正在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领取工资报酬的家属成员
(三)失业的概念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未实现就业的状态
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的分类: 1、全失业 2、半失业
二、劳动就业权
(一)概念:公民享有的使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职业劳动的权利。
是宪法规定的劳动权的一种表现方式。
职业劳动权(劳动权)(劳动就业权) 非职业劳动权(劳动权)
(二)特征:
1、权利实现要求的特殊性。
“就实现工作权利而言,国家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劳动者并不是他的慈善义举,而是他的义务。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求国家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对国家履行自己的义务也感恩戴德”
2、内容的特殊性。
3、权利救济手段的特殊性。
三、我国劳动就业的形式
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洽谈就业
2、? 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
3、? 劳动者自己组织起来就业
4、 自谋职业
5、? 国家安置就业
第二节 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促进就业原则
(一)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兴办产业,拓展经营,增加就业机会
(三)国家支持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
(四)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
二、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
(一)平等就业:
1、就业资格平等
2、就业能力衡量尺度平等
(二)自主择业
三、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
残疾人 少数民族 现役军人
四、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就业原则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视频:非法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
第十条?童工患病或者受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课件.pptx VIP
-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ppt VIP
- GB/T 17747.1-2011_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 第1部分:导论和指南.pdf
- 《基础护理学》第7章 休息与活动(含答案).docx
- 城市中心区综合性公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docx
- 产品档案管理制度及流程.pdf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pptx VIP
- “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思考及对策研究--以惠州市河背社区志愿者项目为例.docx
-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人文武隆形考一 (3).pptx VIP
- (黑龙江省)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 学科整合 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