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中医解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血压中医解释

低血压中医解释 2011年第12 卷第1 期 病理性低血压辨证治疗经验琐谈 杨传华1,林家茂2,李运伦1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关键词病理性低血压;眩晕;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11)01-0041-03 [基金项目]“高血压病”国家中医研究基地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杨传华,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0-10-15 病理性低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常伴有头晕目 眩、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肢 冷畏寒、懒言纳差、舌淡苔薄、脉沉细弱等症状与体 征,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1-3]。笔者近年运用中医 辨证治疗病理性低血压,渐渐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 法,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抓住本质,治以补气为要 病理性低血压(眩晕)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虽 有虚实之分,但以气虚为基本病机,临床表现亦多以 虚证为主,本虚标实证亦不少见,单纯实证却寥寥无 几。原因在于:病理性低血压(眩晕)多为劳逸失调、 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或禀赋不足,损伤心脾,致中焦 亏虚,心脉乏力,气血不充,清阳不升,脑络失养所 致。而气虚日久,必然会波及到阳气、营血、脉络等组 织,产生阴血亏虚、阳气不足、气陷不升、血脉瘀滞的 症状。但审症观舌,仔细辨别,病情仍以气虚为根本, 其他病理表现为枝末。所以心脾气虚不仅是病理性 低血压的基本病机,而且是决定病理性低血压发展 预后的关键枢纽。《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此气一虚, 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 为之顿减。若其气虚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 吸顿停,昏然罔觉。”患者多表现为头晕目眩、疲乏无 力、精神倦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慌失眠、畏风 自汗、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虚濡。治疗当遵《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形不足 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以补益心脾 之气为第一要旨,以四君子汤、保元汤为基本方,通 过甘温补气的方法,健旺心脾,补益气血,进而升压 定眩。基本用药应选用人参、黄芪、山药、茯苓、白术 等,并常以人参和黄芪为君药,人参性味甘、微苦、微 温,归脾、肺、心经,善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为补气之 要品。黄芪味甘,性温,入肺、脾二经,善补肺脾之气, 《药镜》云:“人参养气,无黄芪而力弱。”二者相配,可 以通补一身之气,协调脏腑气机,合而共奏补益心脾 之气,临证化裁,增强疗效。 2 气损及阴,重视滋养阴血 血为阴,气为阳。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为血之 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载“气归精,精归化”,脾为气血生化之 源,精血依气而生,而气之不足,则血无以生化;且脾 主生血,津血同源,若心脾气虚日久,致使生化乏源, 则阴血渐虚,故气虚眩晕者亦可见失眠多梦、记忆力 减退、心慌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等阴血 亏虚的表现。同时甘温补气,亦常燥伤阴血。故方选 八珍汤、生脉散加味,在运用补气药物的基础上多加 入熟地、炒枣仁、当归、五味子、麦冬、白芍、黄精等滋 补阴血的药物,例如《神农本草经》载五味子“主益气 ……补不足,强阴”,《用药法象》云其“生津止渴…… 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日华子本草》载当归“破 恶血,养新血”,《证类备急本草》载其“除恶血……主 症瘕”。故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兼以滋养阴血,一则 使气血互生,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 助而生化无穷”(《景岳全书》)之义;二则防止单纯补 气药物辛温伤血,互制之中寓含互生,从而使气血健 旺,脉络得充,血压得升,形体得养。 3 气损及阳,应兼以温通肾阳,补先天元阳 气为阳,阳化气,肾藏先天元阳。若心脾之气虚 日久,后天损及先天,则先天元阳亦随之衰少,故气 虚眩晕者除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外,亦可兼见四肢发 凉、畏寒喜暖、腰膝酸软、舌淡苔润、脉沉迟之阳气亏 损症,当治以健脾温肾,通阳散寒,方选附子理中汤, 临床研究和经验 41 2011 Vol.12 No.1 并酌加麻黄、细辛、桂枝等辛温之品。张元素称附子 “乃除寒湿之圣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曹颖甫 称桂枝“扶脾阳而达营分之郁”,故在气损及阳时,应 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兼以温阳散寒、补助元阳、驱散 阴霾,使先后天互资,气阳并举,升压定眩。 4 久病气陷,应举少阳、阳明之气,助太阴以升陷 脾气主升,脾脏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心脾亏 虚,气虚不升,上气不足,又容易发展至清气下陷,故 气虚眩晕者可兼见改变体位则眼前黑曚,腰腹胀满 重坠,甚则脏腑维系无力、脏器下垂的表现。治以补 中益气、升阳举陷,以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为代表方。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