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曲历史
昆曲历史
昆曲发展简史
昆曲(昆剧)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剧种, 是中国最优雅的文学与最精致艺术结合的典范。
昆曲形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故而得名。它有着近六百年漫长的历史,剧目丰富、名作林立、文词典雅;表演技艺载歌载舞、细腻传神;唱腔音乐清丽婉转、淡雅飘逸,在戏曲史、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足以傲人的至高地位。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社会性痴迷,创造了中国古典戏剧的高峰,它对许多后起戏曲剧种的生成与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素有“ 百戏之师 ”之盛誉。二OO一年五月十八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世界文化遗产即“ 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之殊荣。
昆剧,是指用昆山“水磨调”来演唱的戏曲剧种。它既可用以演唱体制剧种中的“明清传奇”与“杂剧”,也可用以演唱金元“北曲杂剧”与宋元“南曲戏文”,其中以“明清传奇”为主。
从北宋永嘉乡土歌舞小戏与南宋“永嘉杂剧”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南戏“,从它的发源地浙江永嘉(温州)九流十折,逐渐流传至江西南丰、浙江杭州、江苏昆山等地,并和当地居民所唱的“土腔 ”与所讲的“土语”相融合,于是大约在元末明初产生了被称为“南曲戏文”的四大声腔-即江西的“弋阳腔”、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与江苏的“昆山腔”。
初始的昆山腔,从腔调上说,还是一种比较粗糙的地方土腔。据史籍记载,元末当地声乐家顾坚就曾对演唱加以改进。当时所唱的唱词体裁多为“月儿弯弯照九州”之类的民间歌谣、小调与一些南戏曲词。据明代《泾林续记》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设宴邀请一些有社会名望的高寿老人,应邀赴宴当中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叫周寿谊。朱元璋知道周寿谊是昆山人,便问周寿谊:“人们都说昆山腔好听,你会唱吗?”。周寿谊就用昆山腔唱起了“月儿弯弯照九州”。那时的昆山腔究竟怎么唱,如今已不得而知,现今我们所听所唱的,都是在明嘉靖、隆庆间经等人精心琢磨创发出来的一种艺术歌曲-昆腔“水磨调”。
明代嘉靖十年至二十年前后(约公元1531-1541年),清曲家魏良辅住在昆山附近的太仓。自明以来,江南古城苏州一带,上流社会演唱北曲之风颇盛,演唱水平也很高。文人士子对已“北曲化”、“文士化”的南曲也是关注有加,比如长州人士祝允明虽视南戏诸腔为「 愚人蠢工 」所为,但对昆山腔度新声,在散曲清唱上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另外陆采更作《王仙客无双传奇》,从戏曲上提高昆山腔艺术。昆山腔在明代正德以前,和海盐、余姚、弋阳等腔调一样,都只有锣鼓伴奏,到了嘉靖年间则有了笛、管、笙、琵琶等管弦乐的伴奏。而且在邵灿《香囊记》的影响之下,许多剧作家也附庸而兴起骈丽化的风气来。当时这些被昆山腔用来演唱的明代“新南戏”剧本,则被曲论家吕天成改称作“旧传奇”,而著录在他所著的“曲品”之中。然而,到了嘉靖晚叶,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大批吴中曲家仍“愤南曲之讹陋”,乃尽情发挥昆山腔流丽悠远的特点,对昆腔曲剧做了更进一步的改革。特别是魏良辅,博采众长,透过和同道的切磋,“足不下楼”,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最终成就了“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昀,功深镕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传衍至今而成为最高尚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创发“水磨调”的同时,魏良辅又与他的同道在原有的笛、管、笙、琵伴奏乐器中加入了三弦、筝、阮等弦乐器,使之成为以笛为主的管弦众乐合奏。一方面强化了“水磨调”的音乐功能,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北曲昆唱”的扞(han)格,从而倍受曲坛与文人士大夫的青睐。魏良辅“水磨调”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昆腔艺术的发展,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立昆之宗”、“昆腔之祖”。但严格说来,他是集昆山腔改良者大成的人,真正的功绩在“水磨调”的创发。而这时的昆腔“水磨调”主要用于“清歌冷唱”的清曲演唱,直到明代嘉靖、隆庆间,是梁辰鱼所作《浣纱记》传奇翻开了昆腔“水磨调”走上戏台演唱的历史。
梁辰鱼是一位和魏良辅同时代的音乐家与传奇作家,为人风流豪举,精于度曲。他直接继承魏良辅衣钵,终日和吴中众曲家“考订元剧,自翻新调”,成功地运用昆腔水磨调将自己写作的《浣纱记》传奇搬上舞台。这在当时产生巨大的轰动,使得许多文人学士争相运用昆腔水磨调创作传奇剧本,许多原先不唱昆腔水磨调的表演艺人也争相学唱昆腔,一时间出现了人人“争唱梁郎雪艳词”、“谱传藩邸戚畹,金紫熠耀之家”的盛况。虽然,同时期汪廷纳的《狮吼记》、张凤翼的《红拂记》、高濂的《玉簪记》等也都以水磨调演唱,但终被梁氏所创作的散曲《江东白苎》与戏曲《浣纱记》所掩,而独享“昆剧”开山之名。昆山腔自此也一跃成为众腔之首,并从江浙一带迅速流布至全国各地,受到了士大夫阶层与平民百姓的普遍欢迎,万历年间入京成为宫廷演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双师”本质教员培育路子思索.doc
- 对“规定”审查制度试析——《行政复议法》第7条与第26条性质、意义及课题.doc
- 家装一些小知识.doc
- 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问题认识.doc
- 对中亚油气资源和开发思考.doc
- 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见解.doc
- 对中国外贸战略和贸易政策评论_郭克莎.doc
- 对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思考.doc
- 对人生很有帮助哲理个性签名 2.doc
- 对人口计生相关问题统计口径解释.doc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