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建设_金桂华.docVIP

民族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建设_金桂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建设_金桂华

民族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建设_金桂华 ,J,了期l月第3年年4400nU一,总第26期成都电子机械离等专科学校学报CHENGI)UElJF:(’I、R()MECHANICz、1_以)I_LEGE 民族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建设 金桂华宋先梅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610031)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是通过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文化成果向学生个性心理 品质的“内化”,但由于网络媒体的大肆进攻与市场文化的强力冲击,导致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精神的严重失 落民族文化传统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价值体系与伦理规范时社会风俗习惯与民族心 理结构的影响及其外在行为表现,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笔者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民族文化传统的渗 透,不失为增强校园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统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学校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则是 学生成长的阳光与空气,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是 通过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促进文化成果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使 之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与价值取 向,并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对学生人文素 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的经验反复 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如果经济、政治上落后,便会 被动挨打;同时,一个国家如果文化落后,精神颓 废、道德沦丧,照样会被动挨打,甚至亡国灭族。 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因而只能是塑造社会所要求 于人才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道德风尚与 行为规范等。但是,由于网络媒体的大肆进攻与 市场文化的强力冲击,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 严峻的挑战。 1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和人文 精神的失落 当前,打着阳寸尚”“流行”旗号的港台剧与日、 韩偶像剧,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波,矫 情、伪饰、扮“酷”,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一味表 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使很多人沉缅于幻想 而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这些肥皂剧一起应运 而生的明星们“一夜成名”的神话与令人瞩目的 “名人”光环和高收入,都使青年学生艳羡不已,因 而他们的语言腔调、衣着打扮、举止体态到行为方 式都成为青年学生竟相模仿的对象,和这种流风 相适应的,是各地媒体节目的仿港台倾向,以游戏 为宗旨、粗糙的制作、媚俗的才艺表演、可怜的模 仿秀充斥荧屏,而它们在青年学生中恰恰还拥有 相当可观的收视率,于是以“流行”作时尚,以“另 类”为个性的“文化快餐”成为校园文化的新“经 典”。 和此同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一些所谓 “文化名人”仓促间也举起了批判与摧毁的斧头, 指向了真正的文化经典。他们以“打倒先贤,菲薄 传统,篡改名著,戏说历史”的手法解构与颠覆经 典,于是,深为人们喜爱的文化经典作品与人物形 象变得陌生了,扭曲了。文化圈中玩弄历史的“戏 说风”,粉饰现实的“豪华风”,寻求刺激的“打杀 风”,篡改名著的“解构风”泛滥成灾。在嘻皮调笑 的热闹中,文化经典中所蕴含的丰厚的人文精神 流失怠尽。 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文化邪气的侵 袭,在一些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的理工科学2004年第l期金桂华宋先梅:民族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建设 校甚至有西风压倒东风之势,这种情形的直接后 果便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缺乏合渔的系统的 价值观念与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对任何社会、人 生、政治严肃的问题都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心 理承受能力差,稍遇挫折,便一撅不振;感情淡漠, 不重友情、亲情、师生同窗之情,除自己之外,谁也 不关心;盲目模仿他人,衣着打扮力图标新立异, 说话拿腔拿调,不洋不土。这显然和21世纪所要 求于青年学生的以平与、自信、健康向上的态度对 待人生,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当代人文精神背 道而驰。 近年来,这种现状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人士 的强烈关注。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校园 文化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各地各级学校纷纷制 定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组建多种文艺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 读书活动,举办大型综合性文艺节目,聘请专家学 者进行人文知识讲座等等。从表面上看,校园文 化建设确实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实际上,学生的 人文素质并不曾得到明显提高。原因在于,人文 教育是一种教人入“道”的教育,而道往往“道隐无 名”、“大象无形”,且“道可道,非常道”,流于形式、 以数字化方式考核评估、评价的所谓文化建设活 动其实并未能真正让学生和“道”接触,引之人 “道”。如果想使之真正人其“道”中,得到真正的 人文体味,就必须转换一种思维方式。笔者认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民族文化传统的渗透,不 失为增强校园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人文道德传统以及重人伦、尚礼仪的社会风俗等 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种民族精 神有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