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杂记-宋-吕希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吕氏杂记 宋 吕希哲 ●卷上 王圣美尝言:“尧、舜、禹皆圣人也,而尧为先觉(此下疑脱“伊尹、汤皆圣人也, 而伊尹为先觉”二句)。文、武、周公皆圣人也,而文王为先觉。舜、禹、汤、武王、周 公待尧、伊尹、文王觉之而后觉者也。” 学有本末,循而下之至于末,循而上之至于本。洒扫应对进退,所以涵养浸润而至于 道也,但恶夫画耳。 思而得至于无思,行而得至于无为,此所谓学而知之者也。《书》曰:“思曰睿,睿 作圣。” 吕与叔《〈中庸〉口义》“君子中庸”。此章总论《中甫》之大体。《中庸》之书, 圣门学者尽心以知性,躬行以尽性,始卒不越乎此书。孔子传之曾子,曾子传之于思,子 思述所授之言以著乎篇,故此书所论皆圣人之绪言,入德之大要也。 《中庸》“鬼神之为德”章。王圣美言:“此章说至诚也,而胡先生以鬼神说之,似 见处浅矣。”吕与叔《口义》亦言此章论诚之本。 《论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易》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赐也闻一以知二,知之进也;回也闻一以知十,知之尽也。十,成数也。《老子》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易》曰:“天一地二以至天九地十。” 尧、舜,性者也,至俟命而已矣。汝洲云:“尧、舜,性与道合者也。其于为善,则 无意于为善也,如此然后与道合。汤、武则初未能尽合道,学而知之,反而至于此,然后 为圣人。性之比圣人者,荀子之说也;湍水者,杨子之说也。” 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意必固我;既绝之后(有脱文)。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田明之尝曰:“《诗 》曰:‘庶几夙夜以永终。’《誉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名誉不可以已也; 但不可饰行以取名,曲意以避谤。与其有负于心而得誉,曷若直道受谤而无愧于心也?若 使人受其谤而己取其誉,尤非君子长者之用心也。’” 学道之人当自检察今日以前所作不善,诚心忏悔,不可一向归罪先世。 祖孔子而宗孟轲,学之正也。苟异于此,皆学之不正也。 先致其所知然后修身,为功也易,盖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矣。虽然,不免为小人也。先 修其身然后求致其所知,其为功也难,盖有强力而行而所知未至者矣。虽然,不害为君子 也。其所患者,诚身有道不明乎善,则有流而入于异于端者焉。知譬则目也,行譬则足 也。 君子直道而行,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也。为学者,用力愈久则愈见其 深。 言学者当习不动。初习不动,则但违其心,及人之憎恶己,加之捶楚杀害,皆坚忍不 动,久习自然不动矣。既不动则曰我不动也。 修身至于乐,修之至也,则乐生矣。和气薰蒸,戾气自消,烦虑定,心乃强。为学者 须先得其要,闲邪然后能存其诚。 孰不为言,法言,言之长;孰不为行,□□,行之宗也。 二程之学以圣人为必可学而至而已,必欲学而至于圣人。横渠张子厚之学以行而不能 使人化之,则所行未至也。徐仲车之学以诚为主。 张载字子厚,修德讲道,所居而化,教学于横渠,人谓之横渠先生。每至京师必从之 问学焉。其弟张戬天祺亦能自立,予亦友之。 修己以正人谓之善政,修己以教人谓之善教,修己以化人谓之善化。以身化人者,吾 见其人矣;以心化人者,未之见也。或问以身化人之人,曰:“横渠张先生其人也。言忠 信,行笃敬,闻其风者,从之游者,日迁善而不自知也。 胡安定先生自庆历中教学苏湖之间,二十余年束修弟子前后以数千计。皇末,召先 生为国子直讲,专管理太学数年,进天章阁侍讲兼学正。其初,人未甚信服,乃使其徒之 已仕及早有世誉者盛之侨、顾子敦临、吴元长孜辈分治职事久。孙莘老觉说《孟子》,中 都士人稍稍从之。一日升堂讲《易》,音韵高朗,义指明白,众方大悦,然皆并立。不喜 者谤议蜂起,先生偃然不顾也。强力不倦,以卒有立,迄今三十余年,循用其规不废时, 高弟犹有不悦者,方之在湖学亦少屈矣。 吴坦求在太学时尝谒姜先生,先生时方闭门谢客。坦求从牖间窥之,见其俨然危坐, 如对大宾,知其不为无人而辍也,遂师事之。 福建有陈烈季甫、周希孟公辟、郑闳中穆、陈襄述古穷经苦节,以古人相期,故当时 有“四先生”之号。章望之表民作《四贤》传行于世。又其友人刘彝执中方佐胡安定先生 兴学校于苏湖之间,及其归也,乡人谓之“五先生”,闻于天下。陈郑刘三君,吾皆从之 问道焉。季甫、公辟未尝出乡里,故不得而识之。吾弱冠之年与纪常在太学时,王道粹学 士、王才叔学士并辔来谒先生,且问贵游子弟之贤者。先生答:“吕晦叔二子皆有父风。 ”二公即先生所,染刺欲相见,先生召吾二人者同坐于首善堂久之。安定先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