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鱼油竟及普通植物油相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海鱼油竟及普通植物油相当

深海鱼油竟及普通植物油相当维生素C、鱼油类、钙制剂类、卵磷脂类、蛋白粉类、小麦胚芽油类、天然VE(E+C)、多种维生素、螺旋藻、牛初乳――这是2009年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销售排名前十位的品种。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在近日公布《2009年膳食营养补充剂热门品类调查》同时指出,消费者一方面热衷购买鱼油之类的营养健康产品,一方面却对鱼油主要成分的知识相当匮乏,同时,有关鱼油的限制食用量、有关含量、适用人群等也没有统一标准和明确规范,消费者也因此难免出现消费盲区。 鱼油中有效成分含量标准不一 今年年初卫生部发布2009年第18号公告,批准“鱼油”等7种物品作为新资源食品,这意味着“鱼油”在国内市场准入机制上有了更灵活的合法途径,但看看公告的具体内容,有业内企业表示困惑。而由此生产的产品难免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消费者更会因此出现选购盲区。 例如鱼油中最有药用价值的主要成分是EPA(二十碳五烯酸)、DHA(Z t---碳六烯酸),国内鱼油产品的DHA+EPA含量有两个标准。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刘进展、刘毅介绍,国家水产行业标准有关规定:以鱼油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各种富含多硒脂肪酸的食品或保健食品,称为“多烯鱼油制品”,DHA+EPA的总含量应大于28%;但是根据国家卫生部18号文件,DHA的含量高于12.5%的鱼油被称为鱼油提取物。据介绍,目前,日本一些企业生产的鱼油丸的EPA/DHA乙酯物含量可高达90%以上,而我国使用的鱼油原料所含的EPA/DHA成分差异较大,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记者发现,例如安利这样的中高端产品,一瓶125克(90粒)的深海鱼油胶囊,含1 80毫克的EPA和1 20毫克的DHA,DHA+EPA的总量也只是在42%的范围。 适用人群不明确  卫生部该公告除了“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外,并没有作其它明确的描述。公告中仅说明了根据DHA的含量来区分鱼油和鱼油提取物。由于鱼油有DHA和EPA两类功效性成分,“新资源鱼油”产品必然会出现高DHA、低EPA,以及低DHA、高EPA的不同特性的“新资源鱼油”。刘进展和刘毅均指出,这两类“新资源鱼油”必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的。例如有医学专家表示,孕妇应选用含DHA高而EPA含量低的鱼油产品,但是否真如此,需要卫生部权威界定。 每天食用量不大于2克 此外,对于鱼油一天的食用量,卫生部规定食用量每天不大于3克。而根据美国国家药监局(FDA)的剂量标准,单服用鱼油胶囊,建议一天不超过2500毫克。这一食用量的确定依据是什么?是根据鱼油中含有的DHA的量,还是根据鱼油中含有的EPA的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光亚教授就表示,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发生过氧化,鱼油吃得太多,没有节制,就会产生副作用。生活中,老年斑等就是过氧化的一种表现。 对于消费者迷信热衷购买深海鱼油,专家指出不要被商家炒作迷住双眼,应在医生指导下购买服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卞华伟更直言,深海鱼油与普通的植物性食用油相当,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粟米油之类的植物油内都含有深海鱼油所谓的营养物质,即不饱和脂肪酸。 消费提醒: 1 所谓“深海”、“阿拉斯加”只是商家所造的概念,不少商家是买现成的鱼油直接进行灌装,就制成了所谓的深海鱼油。更有甚者,就直接从日常的鱼肉或植物油中提取。 2 截止到2008年底,鱼油产品等膳食营养补充剂有三种途径进入市场,一是注册为进口或国产保健食品;二是通过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检验从海关进入成为进口食品;三是国内生产企业在各地质检局进行企标备案,以普通食品身份进入市场。也就是说鱼油产品并非都是保健食品,并非都有“蓝帽子”的保健食品标志,消费者要看清楚再购买。 3 虽然国内鱼油产品参差不齐,但是,鱼油的生产技术已经是一项成熟技术,国内不乏有口碑的产品,而且,一些标称“进口”的鱼油实际上就是国内生产的。因此不要盲目花大价钱购买进口鱼油,对于全是英文的产品,应弄清楚说明标示再决定。 4 鱼油并非人人都能吃,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体质差异,都对鱼油的需求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人群所需要鱼油的配比也有所不同。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