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应用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应用[摘要] 目的 观察湿性伤口愈合理论用于压疮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00例167处压疮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处运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治疗,对照组67处运用传统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效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观察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5),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运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治疗压疮,可显著提高疗效且缩短了疗程,是一种科学有效治疗压疮的方法。
[关键词]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26-02
压疮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压力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故又称之压力性溃疡。常见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各种消耗性疾病和老年人[1]。它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由于其他疾病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它的发生可使原发疾病病情加重,延长疾病康复的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且常因久治不愈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虽然近年来医疗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其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并没有下降的趋势[3],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很棘手的问题。本院于2009年1月开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将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应用于压疮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根据基础护理学本科教材第四版压疮分期标准[4]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患者100例共167处Ⅱ~Ⅲ期压疮,其中院外带入88例,院内发生12例,发生压疮危险性Braden评分7~13分。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83例患者137处压疮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处,对照组37处。2008年1~12月的17例患者30处压疮全部列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两组病例资料在性别、年龄、皮肤破损面积、部位和压疮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规预防压疮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1.2.1 观察组 Ⅰ期压疮局部涂保护性霜剂或膏剂如赛肤润。Ⅱ期压疮处理原则是禁止水疱破裂,保护创面,预防感染。未破的直径小于5 mm的小水疱主要是保护疱皮,贴透明敷料减少摩擦,防止水疱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未破的直径大于5 mm的大水疱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疱内液体,不剪去表皮,局部消毒后贴透明膜保护。可反复穿刺抽液,直至敷料吸收渗液变白后再换药。一旦疱皮破裂渗液较多时可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渗液少或无渗液时,内敷料用脂质水胶体敷料如康惠尔水胶体油纱、优拓或凡士林油纱,外敷料用透明贴膜;也可直接应用保湿敷料如水胶体、水凝胶等换药。Ⅲ期压疮尽量保持局部创面清洁,促进湿性愈合。创面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时,先用0.9%氯化钠溶液或碘伏清洗消毒创面后涂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外层用凡士林油纱覆盖,然后用大敷料贴包扎,开始换药每日1次,以后根据情况逐渐减少换药次数,待创面清洁新鲜、创缘红肿消退后改用Ⅱ期压疮处理方法直至创面愈合。
1.2.2 对照组 Ⅰ期压疮未做特殊处理。Ⅱ期压疮主要是保护疱皮,勿使创面受压和摩擦,烤灯照射使创面干燥。Ⅲ期压疮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时,给予常规外科换药,待创口肉芽组织新鲜后,创面贴鸡蛋皮内膜,加烤灯间断照射,直至创面干燥结痂。
1.3 评价标准
两组均在局部换药1个月后观察结果。治愈:创面完全愈合,上皮覆盖;好转:创面缩小,渗液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无效:压疮如前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0.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治愈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6.12%,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压疮治愈所需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压疮治愈所用时间与对照组治愈所用时间比较,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压疮治愈所需时间情况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过去普遍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和氧气,目的是防止伤口感染和促进愈合。虽然这种方法可使伤口迅速结痂,但是结痂至痂皮脱落这一过程则很漫长,原因是在痂皮中常混有一些表皮细胞,这些细胞只有穿过痂皮层移向痂皮下的深处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