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潘澄濂对《伤寒论》探究及传承.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潘澄濂对《伤寒论》探究及传承

潘澄濂对《伤寒论》探究及传承摘要 潘澄濂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其学术观点对于当今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他对六经辨治的领悟,对仲景论治经验的临床应用与发挥,介绍其在《伤寒论》研究领域的建树和传承。 关键词 伤寒论 潘澄濂 中医学术发掘 笔者有幸跟随潘澄濂老师门诊抄方,整理文献,得益恒多。值此潘老诞辰百年之际,就其对《伤寒论》的研究与传承作一介绍,以志纪念。 1 探赜六经,辨治精髓得其要 潘老于1929年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回家乡温州,开办了永嘉中医诊所,并创办温州中医学社。诊治讲课之余,潜心研究仲景《伤寒论》,编写了《伤寒论新解》一书。潘老对《伤寒论》的研究,能探赜索隐,领悟其基本精神。他说,仲景《伤寒论》的主要精神,就是以三阴三阳为纲领,对多种疾病,尤其是外感热病的发生和传变规律,作出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其三阴三阳六经内容包含了经络、脏腑、气血、营卫,所述阴阳,统率寒热、虚实、表里,为临床辨证的定病位、审病因、辨属性、分虚实,确立了纲领。他十分赞赏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以三阴三阳作为判断发病的总纲,将原文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列为开卷第一条,作为辨证论治的总纲。他说,辨证论治是《伤寒论》的精髓所在,柯氏突出了仲景的辨证心法,提示辨别阴阳诊治的重要性,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潘老认为,《伤寒论》的基本精神,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辨证规律,另一方面是论治法则。 他说,仲景六经辨证,就是对各种疾病从四诊所得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归纳,抓住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6个不同类型的突出证候,结合其他一般症状体征,借以辨别表里、寒热、虚实不同的属性,作为治疗依据的一种逻辑法。临床辨治中,要在认识六经症候群的基础上,进而分别八纲的属性。例如太阳病,是属阳性的表证,但是也有有汗与无汗,脉浮缓与脉浮紧的差异,因而有表虚与表实的分别。治疗上,方剂的运用有解肌和发汗的不同。在同一表虚或表实,又可分热性和寒性,如麻黄汤、桂枝汤是辛温性方剂,适应于寒性的太阳病;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为辛凉性方剂,适应于热性的太阳病。此外,六经证还有传变和合并病,遇到复杂病情,要找出它的表里主次,也是辨证的关键。 对于仲景论治法则的阐述,潘老侧重于对《伤寒论》方剂组成法则的研究。他将113方作了分类,分为解热剂、肃肺剂、理胃剂、泻下剂、催吐剂、镇静剂、回阳剂、利尿剂、补益剂、血分剂、理气剂和驱虫剂12类。其中解热剂又细分为解肌、发汗、和解、清凉4类,解肌类的基本药物是桂枝与芍药的配合,发汗类的基本药物是麻黄与桂枝的配合,和解类的基本药物是柴胡与黄芩的配合,清凉类的基本药物是栀子与石膏的配合。分析《伤寒论》的组方规律,潘老指出,每一类的配合药物,都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如平喘类的麻黄和杏仁,起着相互制约作用,达到平喘的目的;解痉类的芍药和甘草,起到互相依存作用,而解除肌肉的痉挛。他还强调,《伤寒论》每一方剂中的药物,对医治所起的作用,有主要和次要的区分,如麻黄汤里的麻黄,理中汤中的人参,是主要药,其余的就是次要或辅助药。但是,某一药物在某方中为主要药,而在另一方中则是次要药,如茯苓甘草汤中的茯苓是主要药,而五苓散的茯苓就转变为次要药了。如此条分缕析,可谓深得仲景六经辨治的精髓,能为临床论治选方用药指点迷津。 2 研读医经,整理提高有创见 仲景原书为《伤寒杂病论》,西晋王叔和收集整理其中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一书。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整理,各有思路,均有一定的贡献。谈到整理研究《伤寒论》,潘老指出,首先要明确目的,一是保存古代文化遗产,二是发扬提高,古为今用。选择版本进行校勘、注解、语译、评述,这是重要的,但如何使之更好地为当今临床服务,更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中医学如同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有发展才有生命,必须着眼于发扬提高。潘老主张不囿于现存版本的体例,以六经辨证指导临床,打破原有布局,重新编次。 他设想将《伤寒论》分为八讲。第一讲是总论,重点在于阐明仲景著书的动机及学术渊源,《伤寒论》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伤寒的概念、六经的涵义等基本问题。第二讲为太阳病篇,叙述太阳病之脉证、太阳中风之脉证、太阳伤寒之脉证、太阳温病之脉证,介绍有关的方剂和证治。先是桂枝汤之适应证及禁忌证,桂枝汤之变方如桂枝加芍药汤等;然后是麻黄汤之适应证及禁忌证,麻黄汤之变方,包括现行版本列在少阴病篇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他认为,将类似、相关的方剂排在一起,可以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桂枝、麻黄等主药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桂枝汤与其类方桂枝加芍药汤间的联系和差异,有利于学习和运用。第三讲至第七讲,依次是阳明病篇、少阳病篇、太阴病篇、少阴病篇和厥阴病篇。他主张将太阳病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