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证结合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地位.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证结合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地位

病证结合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地位摘 要:对病证结合做一初步介绍,论述其理论体系的意义所在。主要讨论病证结合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状况,当今病证结合的内涵,及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中医?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7717(2008)11-2362-03 Discussion of Position of Combination Disease and Syndrome During Syndrome?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CM ?? XU Ying?zhi?1,ZHANG Jun?ping?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2.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this article expatiates the source and development about the theory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in the history, the meanings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today and the fundamentality of that dur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nd treatment of TCM. ? Key words:combination disease and syndrome;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TCM ?? 辨证论治是中医独特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医圣张仲景首次提出了“辨证”一词;元代滑寿在《读素问钞》中首先提出了“论治”一词,并作注释;清朝章虚谷著以《医门捧喝#8226;论景岳书》首次以“辨证论治”一词提出[1];任应秋先生力倡“辨证论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基本特点之一[2-3]。王永炎先生则提出遵循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原则,完善与推广辨证方法体系。中医要坚持自己的特色,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灵魂,要真正做到辨证准确,论治恰当的唯一途径就是病证结合、方证对应。对该理论加以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其在辨证施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进一步推动中医学的发展。现就病证结合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就正于同道。? 1 病证结合的渊源? 病证结合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从萌芽到成熟的不断发展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此过程积淀了历代医家所有理论与实践的精华,有着丰富的内容。历代医家在诊疗疾病、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对病证结合理论的认识与应用经历了从无意识自发状态到有意识自觉应用的转变[4]。? 1.1 古代之病证结合? 1.1.1 汉代以前――病证结合理论思想的确立 ①病证结合论治思想的萌芽。中医病名最早见于甲骨文,是根据疾病的部位、生理功能来命名的,如目疾、足疾、疾言等。随着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出现一些载有疾病名称的书籍,但其中无证候记载。如《山海经》中出现了根据疾病特点的命名,如瘕疾、痈、疫疾等[5]。在《五十二病方》中则有人病马不间(痫)、睢(疽)病、人病羊不间(痫)、尤(疣)等的记载,并出现一些简单的方药,隐含了辨证用药的思想。? 至《黄帝内经》不仅开创了辨病论治理论之先河,还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并由此产生最早期的病证结合为基础的辨证论治的萌芽[6]。但是,《内经》尚缺乏病证的系统性和病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7],更难以对诸多疾病诊疗作出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是以辨病论治为主,寓辨证于辨病之中,形成了辨病辨证论治的雏形。? ②病证结合的理论基础。《伤寒论》首先以六经病命名,再依脉症不同辨证,分别使用不同方药治疗。《金匮要略》其篇名多是“辨××病脉证并治”可以看出,仲景是先辨病,后辨证,再参合症状的。仲景的辨证论治建立在辨病基础之上,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