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C型臂引导PICC导管置入术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doc

经C型臂引导PICC导管置入术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C型臂引导PICC导管置入术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经C型臂引导PICC导管置入术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716000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C型臂在PICC置管的应用及观察。方法:选择14例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常规方法穿刺置管,C型臂引导确定导管位置,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处。结果:14例患者无1例发生堵管现象。结论:经C型臂引导放置PICC导管,导管放置位置确定,可有效防止导管堵塞的发生。 关键词 C型臂引导 PICC导管置入 临床应用 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1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其中白血病患者5例,胃癌根治术后化疗5例,脑肿瘤术后化疗1例,恶性淋巴瘤1例,肝癌1例,肺癌1例;年龄12~75岁;留置时间25~245天,主要进行静脉化疗、静脉全营养、输血及静脉采血等。 材料: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F3 F4),可来福正压接头封管,采用3M公司生产10cm×12cm透明胶贴固定。 评估: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穿刺部位的状况。全面收集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预插管插管部位及途径有无使用PICC导管的禁忌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输液有关知识的知晓程度。 用物准备:无菌物品准备:无菌生理盐水1瓶、20ml注射器3具、无菌手套2双、PICC穿刺包1套、10×12cm透明贴膜1~2张、无菌胶布、无菌敷料包1个。其他必须用品:软皮尺1条、止血带1根、治疗盘(包括75%酒精、碘伏液)、弹力绷带。药品的准备:2%利多卡因1支、肝素钠1支。 操作步骤:嘱患者平卧,一般选择患者肘关节处的贵要静脉,暴露穿刺侧上臂,穿刺侧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角,并测量并记录所选静脉穿刺点至同侧第三肋间隙长度,减去2~5cm,即为PICC导管预定置管长度。穿刺成功并在置入导管达到测量长度后,打开C型臂,在C型臂引导下调整导管放置,使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中下端或距右心房入口约2cm处,固定导管,记录导管实际置入,用无菌胶布加以固定,穿刺区域用弹力绷带包扎24小时。使用中进行常规维护,每日液体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1次,使用黏稠液体或血液制品后随时冲管。治疗间歇期间每7天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更换无菌敷料1次。 结 果 经C型臂引导置入PICC导管,14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3例,发生率为21.4%,与统计的20%~25%相吻合;导管感染、导管破裂各1例,发生率均为7%,高于统计数据,主要是由于1例患者导管使用不当,违规进行高压注射,导致导管破裂,引起导管感染;14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堵管,堵管率为0。见表1。 讨 论 PICC导管具有独特的三项瓣膜设计,当压力在-0.09~10.7kPa(-7~80mmHg)时,即导管不被使用时三项瓣膜关闭,可有效防止血液反流和气体进入,无须使用肝素封管。正常情况下上腔静脉的压力几乎等同于中心静脉的压力,其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2],处于上腔静脉内的导管的三项瓣膜处于关闭状态,血液不能反流回导管,可降低由于回血导致导管堵塞的几率,也避免了使用肝素封管,治疗间歇期只须7天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维护1次即可,减少对导管的冲洗,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感染的危险。 导管全长放射显影,末端更有特殊显影标记,便于确定导管的位置,以确保安全,能够避免气胸、血胸及空气栓塞、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经C型臂引导置入PICC导管,可以清楚的看到导管的走向和位置,放置位置确切,避免放入过深引起并发症或过浅,避免置管固定后到放射科定位、调整时污染导管,减少导管的并发症。本组14例患者,无1例发生导管堵塞现象。 PICC安置后剧烈活动或猛烈咳嗽导致上腔静脉压力突然升高,是导致导管产生折返移位的主要原因。因此一般情况下安置PICC后置管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猛烈咳嗽、举重、引体向上、提重物等导致上腔静脉压力突然升高的活动,但经C型臂引导置入PICC导管,可准确地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下段,导管置入位置较深,导管不易发生移位。 由于置管位置在肘部,不影响患者的其他活动,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因此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避免在输液时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流缓慢,而发生静脉血栓[3]。 PICC因1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组14例通过经C型臂引导置入PICC导管,放置位置确切,避免放入过深引起并发症或过浅,避免置管固定后到放射科定位,调整时污染导管,减少导管的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效果。放置时间最长245天,尤其适宜化疗、静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