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绵阳城区2010年蝇现状调查
绵阳城区2010年蝇现状调查蝇类的生长受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外界气候影响,其中气温影响最大[2]。绵阳城区位于东经104度44分,北纬31度29分,常住人口108万。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涪江、安昌江穿城而过,年平均温度16.3度,自然和社会环境均适宜蝇类生长和繁殖。特别是5.12地震后,受安置区、灾后重建等多因素影响,蝇孳生地的增多,蝇的密度上升,这有可能影响到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同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震后大量杀虫剂的使用,很可能改变绵阳城区蝇类的抗药性,对以后蝇类的杀灭造成影响。为此,我们于2010年在绵阳城区开展了蝇的密度、种群和消涨趋势的观察,以确定蝇的密度和优势种群,为准确测定蝇的抗药性、控制蝇的密度提供第一手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根据媒介生物的孳生习性、活动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环境选择调查场所[3]。我们在绵阳城区的东、西、南、北四个片区,也就是按不同地理位置,在绵阳城区的涪城区选择三个监测区,绵阳城区的游仙区选择一个监测区,每个区内的每个监测点监测分别选择居民区、农贸市场、绿化带各1处,餐饮外环境2处,共同构成绵阳城区蝇调查监测点。且监测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1.2 监测时间:3至11月,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1.3 监测方法:采用笼诱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诱饵采用鱼内脏。
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
1.4 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
1.5 成蝇密度计算:成蝇密度(只/笼)=蝇只数/笼数。种类鉴别依据《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4]以及《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5]。
2.结果
2.1 蝇类总密度和种类构成比。2010年绵阳城区蝇类总体密度为7.01只/笼(单位以下同)。蝇类构成比(见图一),从捕获数量来说,丝光绿蝇最多,占到57.93%,其次为铜绿蝇,占到26.41%。其后依次为巨尾阿丽蝇(6.89%)、大头金蝇(3.13%)、家蝇(3.03%)、棕尾别麻蝇(1.25%)、厩腐蝇(0.73%)。
图一 2010年绵阳城区蝇监测点蝇类构成比
2.2 各蝇密度比较,(见图二)。从种类来看,丝光绿蝇的密度最高,达4.11,其次为铜绿蝇,达1.87,其后依次为,巨尾阿丽蝇、大头金蝇、家蝇,分别为0.49、0.22和0.21。
图二 2010年绵阳城区蝇监测点各蝇种密度比较
2.3 各监测生境蝇密度比较,(见图三)。从环境类型来看,绿化带密度最高,达7.30,其次为餐饮外环境,密度为6.22,农贸市场为5.70,居民区的密度最低,为5.44。
图三 各监测生境蝇密度比较
2.4 蝇类季节消长趋势,(见图四)。3-11月份,蝇类月平均密度从6月上升,峰值为22.8只/笼,7月达到高峰,峰值为29只/笼,8月下降,9月有一点波动,10、11月降至最低。全年呈倒立的V字型走势。
图四 2010年绵阳城区蝇密度季节变化 3.讨论与分析
此次调查,监测发现绵阳城区蝇类的优势种群为丝光绿蝇和铜绿蝇,与全国蝇密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6]。另外,还存在有大头金蝇、家蝇、厩腐蝇和巨尾阿丽蝇等。监测时4-10月均有蝇入笼,7月达最高峰。
环境类型上,我们选取了绵阳城区的东、西、南、北四个片区的居民区、绿化带、农贸市场各1处,餐饮外环境2处。
蝇类密度监测和季节消长调查是蝇类防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蝇类防制措施的重要依据和考核蝇类防制效果的主要手段[7]。本次调查建立了绵阳城区蝇种类的本底资料和标本,为今后监测工作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增加打下基础。也为蝇的抗药性监测、孳生地的监测和有关病媒传染病(包括其他疾病)的监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更加科学、规范、合理进行病媒生物控制,降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风险提供相关依据。
参考文献
[1] 薛万琦,赵健铭.中国蝇类(上、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唐震.环境状况的改变对蝇类密度的影响和种群变化规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8,9(2):135-136.
[3] 杨雏芳,徐燕,褚宏亮,等.2002-2007年江苏省主要病媒生物密度与构成情况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5):432-435.
[4] 陆宝麟,吴厚永.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陆宝麟.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