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道《论语全解》解经特色.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祥道《论语全解》解经特色

陈祥道《论语全解》解经特色收稿日期:2012-01-08 作者简介:苗露(1984-),女,山西长治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南充,637002; 金生杨(1974-),男,重庆人,西华师范大学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南充,637002。 摘要:陈祥道《论语全解》是现存最早以义理训解为主、完整解说《论语》的著作,也是宋代荆公新学派《论语》学的集成性作品,是《论语》学转向“宋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陈祥道以通经明义为宗旨,以文字训诂为手段,融通全经,又博采群书,连类引伸,多有益于义训。他学承王安石,长于“三礼”,精通老、庄,以礼制诠释《论语》,又援老、庄之说以论义,排斥旧说,造为新义,特色鲜明。 关键词:陈祥道;《论语全解》;经学 中图分类号:B24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2-0061-05 陈祥道(1042—1093),字用之,一字祐之,福建闽清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馆阁校勘。陈祥道是北宋著名的经学家、礼学家,为学贯通经传,深于《论语》,尤精于“礼”。他从学王安石,得其新学之传,著有《仪礼注解》32卷、《礼记讲义》24卷、《周礼纂图》20卷、《礼例详解》10卷、《(太常)礼书》150卷、《论语全解》(一作《论语句解》)10卷[1]。 陈祥道《论语全解》一书是现存最早以义理为主全解《论语》的著作,既是荆公学派《论语》学的集成之作,也是该学派《论语》学的唯一存世之作,在“绍圣后行于场屋”[2],又经蕃汉教授斡道冲翻译成西夏文本,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在学术史上有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学术界仅有吴其昱、聂鸿音二先生对其西夏文译本作过考论[3],唐明贵先生对其内容作过简略的梳理[4],实与其成就不相称。为此,本文就《论语全解》的解经特色做初步的探讨。 一、 融会全书,通经明义 陈祥道《论语全解》侧重于从整体上把握经文大意,在解经时不是对经文逐字逐句的训释,而是联系上下文串讲经文大意。此外,陈氏还经常根据自己的体悟,对个别字句作引申发挥,时下按语。整体而言,陈氏着重从义理的角度阐释经文,以达到通经明义的根本宗旨。 首先,陈祥道长于融会《论语》全书,以经注经,经文互证,以发明其大义。《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陈祥道注解道: “知之”者,“为学日益”而“穷理”者也,“兴于诗”者能之;“好之”者,“为道日损”而“尽性”者也,“立于礼”者能之;“乐之”者,“损之又损”而将“以至于命”者也,“成于乐”者能之。……有“生而知之”,有“学而知之”,有“困而知之”;圣人则“生而知之”,贤人则“学而知之”,下于贤人则“困而知之”。莫非好也,有好之浅者,有好之深者。“就有道而正焉,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此其浅者也;颜子之好学,孔子之好古,此其深者也。莫非乐也,有人乐,有天乐。颜子“不改其乐”,人乐也;孔子“乐以忘忧”,天乐也。[5] 陈氏把“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分别与“兴于诗者”、“立于礼者”、“成于乐者”相对应,从而与《泰伯》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经文及解释相互印证,有利于整体上把握经文大意。其次,陈氏对“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分别做了进一步解释。对于“知之者”,按照“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予以区分,这实际上是引《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并与圣人、贤人、下于贤人相对应,作了区别性阐释。对于“好之者”,陈氏又分为“好之浅者”与“好之深者”两个层次。其“浅者”与《子张》篇的子夏之语相印证,其“深者”则借《雍也》篇孔子答哀公“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和《述而》篇的孔子自喻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作阐释。对于“乐之者”,又区分为“人乐”与“天乐”,以《雍也》篇称赞颜渊“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作为“人乐”的典范,以《述而》篇孔子自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作为“天乐”的代表。综合来看,陈祥道通贯《论语》诸篇,互注互解,以经注经,尤长于义理。不但如此,他还借长于义理的《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6])、《周易》(《系辞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说,使其哲理性更加显著。 其次,陈祥道善于联系上下文,从文句整体意义上体会其大义。《先进》篇,颜渊死,颜路请以孔子之车为椁。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陈祥道解释说: 君子之于人,不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