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僵汤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0例.doc

银僵汤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0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僵汤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0例

银僵汤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0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中药银僵汤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10例住院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分析。结果:110例全部治愈,疗程最短7天,最长12天,每例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中药银僵汤能疏风通络,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治疗该病具有效果显著,疗效巩固,无明显不良反应,无复发的优势。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银僵汤;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6-1164-02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叫菊池病(kikuchi),1972年日本学者藤本吉秀和菊池昌弘等最先报道。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西方国家较少发现。多见于少儿、中青年患者,尤以后者为甚。笔者采用中药银僵汤治疗110例,具有疗效好、无复发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内科诊疗手册》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要点,发热: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热型多呈弛张热,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女性多于男性。颈、腋及锁骨上窝等部位的淋巴结轻度痛性肿大,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肝脾肿大及皮疹。淋巴活检是诊断本病唯一可靠的依据,病理呈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有大片坏死,周围有大量组织细胞增多,未见有中性粒细胞。血象常示一过性白细胞减少。 1.2中医诊断依据及辨证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3临床资料本组110例为2006年1月-2008年1月本科住院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性别:男30例,女80例。年龄:0-10岁6例,11-20岁30例,21-30岁34例,31~40岁28例,41-50岁12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4年,反复发作。病位(淋巴结肿大):颈部单侧40例,双侧50例,颈部、腋下等多部位20例。发热:T38.5℃以下50例,T38.6℃以上60例。皮疹:20例。肝脾肿大:36例。白细胞减少104例,正常6例。 1.4治疗方法自拟银僵汤,每日1剂,水煎服,小儿剂量酌减。方剂组成:金银花30g,忍冬藤30g,连翘15g,拳参9g。牛蒡子9g,薄荷(后下)6g,荆芥穗9g,白僵蚕9g,生甘草9g,柴胡12g,黄芩9g,元参15g,芦根15g。 2 疗效与随访 2.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未化脓者局部肿块消散;溃后疮口愈合;发热等全身症状消退。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热痛减轻,肿块僵硬缩小。未愈:局部及全身症状加重。 2.2治疗结果110例全部治愈,疗程最短7天,最长12天,每例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 3 讨论与体会 本病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EBV)、人T淋巴细胞病毒(HTLV)及巨细胞病毒(CMV)等病毒感染诱发局部高效反应及自身免疫有关。淋巴结坏死是由于受感染的淋巴结内靶细胞经杀伤细胞作用而全部凋亡。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HNL)坏死性淋巴结炎达12%-59%。因此临床与病理学应与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鉴别。 抗菌药物无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为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可适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良好,病程1―6个月,可有复发,复发率3%左右。少数病例可反复发作,多器官系统受累,甚至导致死亡,Wong等报道了1例死于肺出血的病例。重症病人不可忽视,切忌滥用抗生素,甚至抗肿瘤药物,以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个别病例预后凶险,应特别强调病情的观察及远期随访。 在中医学中还没有相应的病名,可隶属于痰毒的范畴。病因为风、热、痰、毒。病机为:邪郁卫表,邪正相争,经络阻隔,气血凝滞。 风为阳邪,其性升散,人体肺位最高,故风热病邪侵袭人体时,先犯上焦肺卫。肺主皮毛,主一身之表,卫气主卫外,邪正相争,卫阳亢奋或卫气郁遏而发热,微恶寒;肺开窍于鼻,病邪从口鼻而入则咽痛;感受风热毒邪,气血被壅塞于皮肉之间,郁而化火,灼津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蕴结于少阳之络,经络阻隔,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病情发展趋势大致有两种:一是病邪犯于卫分,病情较轻,正气未衰,能够驱邪外出,或加上及时恰当的治疗,病邪从表面解,疾病得愈;二是感邪较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正气不能驱邪外出,从卫分人气分,甚至人营、人血分。因此疏风化痰,清热解毒法适用于本病。 方中以金银花、忍冬藤、连翘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消肿散结为主药;白僵蚕、牛蒡子、荆芥、薄荷辛散风热,化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