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混凝土结构-兰州大学.ppt
1.2 钢筋混凝土的特点 1.2.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① 自重大:不适用于大跨、高层结构; ② 抗裂性差:普通RC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往往带裂缝工作,环境较差时会影响耐久性;也限制了用于大跨结构,高强钢筋无法应用; ③ 施工复杂,工序多,工期长,施工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 ④ 混凝土结构一旦破坏,其修复、加固、补强比较困难。 1.3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 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J.Aspdin)发明硅酸盐水泥。 1849年法国人朗波(L.Lambot)制造了第一只钢筋混凝土小船。 1859年转炉炼钢成功。 1861年法国约瑟夫莫尼埃(Joseph Monier)获得了制造钢筋混凝土板、管道和拱桥等的专利。 1872年在纽约建造第一所钢筋混凝土房屋。 混凝土结构开始应用于土木工程距今仅160多年。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 第一阶段: 从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至上世纪初 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比较低。 主要用于建造中小型楼板、梁、柱、拱和基础等构件。 计算理论:结构内力和构件截面计算均套用弹性理论,采用容许应力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 第二阶段: 从上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的不断提高。 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使得混凝土结构可以用来建造大跨度结构。 计算理论:考虑混凝土塑性性能的破损阶段设计法,以及更为合理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 第三阶段: 二战以后到现在 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的发展、计算机的采用和先进施工机械设备的发明,建造了一大批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特长跨海隧道、高耸结构等大型工程,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的标志。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 设计计算理论:发展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基础理论问题大都得到解决,而新型混凝土材料及其复合结构形式的出现又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不断促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材料和结构的发展 材料:朝轻质、高强方向发展。强度发展如: 混凝土:C10 → C25 → C80 → C100 → C200 钢材:高强钢材 结构:高层大跨。如: 台北101,101层,508m, 钢结构; 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大厦,88层,452m,钢-混凝土结构; 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1m,钢-混凝土结构;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88层,415m,混合结构; 桥梁跨度也越来越大。如四川万县拱桥,跨度为420m。 建筑结构 国际金融中心 88层, 415m 台北101 101层, 508m 金茂大厦 88层, 421m 拱桥 重庆市万县长江大桥 1.4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的问题 1.4.1 本课程的特点 (1)材料性能的特殊性 材料为非匀质、非连续、非弹性、非线性,各向异向。计算方法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公式多为半理论半经验。具有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1.4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的问题 1.4.1 本课程的特点 (2)设计的综合性 解答的不唯一性 结构设计的综合性 应用设计规范 本课程遵循的依据为: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教材及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程文瀼《混凝土结构》上册(第三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参考资料 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滕智明《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上册 本课程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在校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课、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加强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注意扩大知识面。 突出重点并注意难点的学习。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内容的学习。 深刻理解重要的概念,熟练掌握设计计算的基本功,切记死记硬背。 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掌握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解决问题,还要结合工程实际,使之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交通土建的应用 建筑工程的应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11-10 王亚军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课。 主要讲授:混凝土结构所用材料的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混凝土结构中常见各类受力构件(受弯、受剪、受扭、受压、受拉、裂缝及变形、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特征、设计模型建立、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特性、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原则,能运用结构的设计原理及结构的特点设计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并满足工程实际所需的构造要求。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土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的。 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关系 已修课程: 《结构力学》、《工程力学》 《土木工程材料》 后续学习课程: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