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灾荒与社会救济问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灾荒与社会救济问题

第二章 灾荒与社会救济问题 “灾荒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对于财富和生产力的破坏,它主要地是表现自然和人类的冲突”,是“大众绝无能力抵抗自然条件恶化的结果”。 2、灾荒发生的原因 “灾”与“荒”是两个有区别的而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 “灾”即灾害,是指自然灾害的破坏力超过了人类的抵抗力,而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物质财富以及生命的直接的破坏。 而“荒”则是指饥荒,是灾后因物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严重匮乏而造成的人口逃亡、死亡、疾病流行、生产的停止衰退、以及社会的动荡。 灾荒的发生有着自然与人类两方面的原因,自然条件虽为灾害发生的前提,但是人类的活动往往在由灾到荒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灾荒者,乃以人与人社会关系之失调为基调,而引起人对于自然条件控制之失败所招致之物质生活之损失与破坏也”。 霜、冻、雪灾; 干旱、鼠害、饥(不明原因)、碱害、山崩、陨石、火、春荒(不明原因)、沙灾、狼灾及其他灾型不确定者。 地震 灾害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一时的灾害,短时期内尚且难以恢复,更何况连年不断的灾害的侵袭。 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的第一步就是通过造成生态环境短时间或长期的危机和恶化,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天然自然”,即未经人类改造过的地表自然界,也就是自然生态系统; 一是“人工自然”或称为“人化自然”,即人类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造和调控而形成的人类生态系统,如城乡聚落,交通通讯设施、能源供给系统、水利灌溉系统、农田、牧场等各种人工自然产品。 地震、山崩、泥石流、滑坡等本来是地质运动的产物。反过来又强烈地改变着地质状况和地貌景观,使人类栖息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1920年海原大地震,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在震区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山河大变易。极震区内的地面或成高陵,或成山谷,山崩地裂,黑水横。震区周边的乡村大都荡然无存,形成“数十里人烟断绝”的惨象。 主要危害沿海一代的风暴潮也是一种爆发式的灾害,而且往往是飓风、暴雨、海啸。1922年8月2日,飓风登陆汕头等地,造成财产损失3000万元以上,死难人数达77000人。是民国历史上灾情最重的一次风暴潮。 与风暴潮相比,洪水的冲击范围要广大的多。无论是咆哮的山洪,还是决堤而出的洪流,都会在骤然的发难之中将无数的村镇漫卷而去,幸而未倒的建筑物也常常因为洪水的浸泡而崩毁倒塌。 相比之下,旱灾的形成需要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而且对房屋财产并不直接构成威胁,然而一旦酿成重患,灾区内的物质财产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俗话说:“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旱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往往更为严重,因为它虽然不像洪灾那样来势凶猛、暴烈,但是分布面积广,持续时间长,而且正是由于它的能量总是缓慢地释放,以致于当人们察觉到旱灾的威胁时,往往就是神对它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的时候。 土壤的盐渍化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海、泛区及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其中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盐渍化灾害比较严重。 干旱、洪水、风沙、地震等各种灾害,还会恶化水质,污染空气,严重损害环境质量,导致疾病流行,瘟疫猖獗,给灾后余生者带来更为严重的威胁。 灾荒除了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外,还会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灾害与人口的减少 二、灾害与流民潮 三、灾害与人口素质 四、灾害与乡村经济 1、加剧土地兼并 2、加重地租剥削 3、灾害与阶级冲突 据统计,民国年间,全国各地(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内蒙古)总共有16 698县次发生各种灾害,年均451次。 按民国时期县级行政区划的最高数(1920年北京政府时期有2 108个,1947年国民政府时期为2 246个)计算,即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土笼罩在各种自然灾害的阴霾之下。 而极端年份比如1928年、1929年,竟然高达1 029或1 051县,几乎占了全国县数的一半,其打击面不可谓不大。 1915年珠江流域大水,广东省房屋损失1000余万银元,广西有10余万间房屋被毁。 1917年华北大水,105县被淹,被毁村庄17646个,被毁房屋80 000余处。 1921年淮河流域苏鲁豫皖四省92县被淹,倒塌房屋880 698间。 1931年江淮八省386县陆沉,被淹房屋8 959 000间。 1938年人为制造的黄河决口,仅河南一省就毁坏房屋1 464 066间。 第二节 民国时期苏北地区的灾荒 民国时期对苏北影响大较大的水、旱、蝗等灾害,38年中发生17次,平均两年达一次,如果再列入地震、冰雹、风灾等,谓苏北连年灾荒,可谓恰如其分。 某些年份在部分地区几种灾害同时发生。1947年的徐州附近各县灾况空前,兵灾、旱灾、雹灾、水灾同时发生,各县民不聊生。 3、水患危害最烈 1916年、1921年、1926年、1931年、1938年、1947年为特大水灾。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