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谢志勇
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论文
09建筑学2班 谢志勇
学号 0913112030地域文化的失落与危机
——以人居环境学为指导,讨论城镇建设中建筑地域文化的缺失与保护问题
摘要:近年来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涌现出大批作品的同时,地域文化的保护问题也日渐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为指导,援引国内多个改造案例,探讨城镇建设中地域文化的缺失与保护问题,同时归纳在规划、建筑、景观等方面保护地域文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现代化、地域文化、有机更新、人居环境学
早在1982年,吴良镛先生、林志群先生、周干峙①在西方往往只会在杂志、展览会上出现的畸形建筑,现在在北京及少数大城市已经真正建起来了。吴良镛先生就曾说:“如果东倒西歪、歪七斜八也算是一种美,那么震后的汶川不成了美的源泉?”
文脉主义认为:“一座城市的发展,其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建筑必须适应它,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我们在感慨设计之天马行空的同时,也要试想一下,这些动辄十几亿元,几十亿元的畸形建筑,它与城市文脉契合点在哪里?它如何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它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② 在城镇建设中,地域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不容轻视和忽视。地域文化生态的保护、营造甚至比自然生态更难,也更有意义。但随着社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忽视了地域文化的保护,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拆毁重建。二十世纪前期的城市改造受“形体决定”思想影响,以柯布西耶为首提出“现代城市”理论,即对老城区进行大规模的整体拆迁改造。这种思想导致后来产生了许多非人性的、乏味的城市空间,进而导致建筑地域性的缺失。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是国内几个大城市的照片,你能分辨出是哪几个城市吗?
因为有如此多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方法,或者是一套理论体系来协助解决。
人居环境学是20世纪下半叶在国际上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前言学科,它以乡村、城镇、城市等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研究。吴良镛先生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奠基人,面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复杂性、整体性,他在已有的人居环境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体系、学术框架和方法论,成为指导我国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基础理论。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当前全球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背景下,吴良镛对人居文化的思考十分关注地域文化和设计的继承、转型和创新。
吴良镛曾多次重申:“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在学习和吸取先进科学技术,创造全球文化的同时,也要对本土文化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和文化自强的精神。”⑤
结合到具体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吴良镛认为:“光靠保护既有遗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物的整体保护与新环境的创造融为一体,即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开拓创新。要研究传统的地域文化的本质,更要有意识地从传统中发掘出于今有益的建筑文化“基因”使之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得以“遗传”,在新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得到精心培植,并且创造性地发展。”
“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先生于1979年在北京什刹海地区规划研究中提出的,基于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应用于旧城改造。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⑥
伴随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加剧,受土地资源的限制,向旧城区寻求城市空间成为今天中国城市的必由之路。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改造方案就是“有机更新”理论在北京历史文化地段的首次尝试。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南锣鼓巷地区,是一个始建于元代的历史悠久的地段,也是危旧房较为集中的街区。在分析了菊儿胡同片区街巷脉络肌理及内在空间发展规律后,方案将原有建筑按房屋质量分为三类:一是70年代以后建设的房屋,质量较好,予以保留;二是现存较好的四合院,加以修缮利用;三是破旧的危房,予以拆除重建。其次,对拆除的房屋按院落边界确定“开发单元”,以分期实施,然后按照“类四合院”的空间模式设计新建住宅和公建。根据“标准院落”的构成,维持原有胡同——院落空间体系,并兼收单元楼和四合院的优点,通过院落形成独立的邻里结构,提供给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间,创造和睦的居住气氛。③
(图片来源于③)
菊儿胡同改造方案先后获得联合国、亚洲建筑协会以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