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基北区多元入学管道简报.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1年基北区多元入学管道简报

* 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職 免試入學、全國基測 暨多元入學管道宣導 * 基北區3市國中畢業生 入學管道選擇 基北區高中職聯合申請入學 基北區高中職聯合甄選入學(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 是否錄取 錄取報到 基北區登記分發入學(含高中、高職及五專) 錄取報到 貳、多元入學管道 流程圖 是 未錄取或未報到 高中職及五專 免試入學 全 國 基 測 是否錄取 錄取報到 是 否 3市合辦高中職 五專自辦 五專申請抽籤入學 * 內容/方案 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職免試入學(草案) 成績採計 ※基隆市 1、七大學習領域學業成績總平均之全校排名 百分比。 2、學業成績總平均依學生個人5 學期平均擇 優3學期計算,擇優3學期各科成績完整 採計。 參、免試入學方案說明(3/9) * 參、免試入學方案說明(6/9) 內容/方案 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職免試入學(草案) 錄取名額及原則 1、各高中職依分配招生名額、招生條件及 各校評選方式,3市分別擇優錄取。 2、新北市、基隆市高中職於分配到的名額中, 可優先規劃社區生名額。 錄取名額比例 1、依3市97-99學年度國中畢業生就讀各 高中職學生平均人數之平均比率。 2、設最低錄取名額1名。 3、設備取人數為免試入學招生名額之20%。 報名費 100元 * 參、免試入學方案說明(8/9) 內容/方案 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職免試入學(草案) 特 種 學 生 原住民學生 1、原住民學生、身心障學生、蒙藏生、派赴 國外工作人員子女、境外優秀科學人才子 女: (1)得以一般學生成績採計方式,擇優錄取。 (2)亦得依據教育部升學優待辦法,將原始 總分進行加分後之全校排名百分比,採 外加名額之方式,擇優錄取。 身心障礙學生 派赴國外工作 人員子女 蒙藏生 境外優秀科學 人才子女 僑生 * 全國基測命題原則 評量學生於國中教育階段所習得之基本能力。 以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命題依據。 測驗試題難度分配,採「中等偏易」為原則。 肆、全國基測介紹因應(1/4) * 命題單位 臺灣師大心測中心 辦理日期 101年6月9日-10日 測驗學科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寫作測驗 命題與計分 1.採量尺分數、每科量尺1-80分 2.寫作測驗1-6級分 3.總分=5科量尺分數+寫作測驗級分×2(最高412分) 肆、全國基測介紹因應(2/4) 內容/ 方案 基北區 申請入學 基北區 甄選入學 五專 申請抽籤 全國基測基北區 登記分發 招生學校 3市所有高中職 3市設有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特殊班之高中職 五專 3市所有 高中職 和五專 招生對象 1.3市國中畢業生 2.金門、馬祖地區國 中畢業生 3.華東、上海、東筦 三 所臺商子弟學校 國中畢業生 國中畢業生 國中畢業生 採計成績 全國基測成績+特別條件 (得加權計分) 全國基測成績+術科成績 全國基測成績 或國中在校成績 (做為門檻) 全國基測成績擇優 肆、全國基測介紹因應(3/4) 多元入學管道簡介 全國基測命題為「考綱不考本」,所以與「一綱一本」或「一綱多本」無關。 因應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方案招生名額逐年提高:100年40%→101年55%。 北北基使用的版本也是教育部核准的版本之一,因此,依原訂教學內容及進度,讀通讀熟1本即可。 肆、全國基測介紹因應(4/4) * 多元入學相關訊息,請連結 本校教務處參閱 * 簡報結束,謝謝聆聽 * * * * * * * 一.不反對菁英教育  也不反對少數競爭激烈的高中職可以有不同升學管道或方式 二.國家人力的培養  也是教育應思考  應配合的重要議題 三.免試  非照顧菁英  而是依不同學習成就或情況的孩子   另找一條可以走的路 四.過去數十年來  臺灣傳統教育方式  階段性任務已完成  九年國教  普遍提昇生活水平  隨著家庭教育功能越來越彰顯   孩子的多元發展應要越尊重 五.害怕 不願改變 而排斥新作法新嘗試 是人的習慣  但習慣有好有壞  要能調整 六.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教養    為人師表對孩子的教育  不應堅持己見    七.尊重孩子   和他們一起找一條適性  適合的人生道路   我們的下一代會更有福 * 一.不反對菁英教育  也不反對少數競爭激烈的高中職可以有不同升學管道或方式 二.國家人力的培養  也是教育應思考  應配合的重要議題 三.免試  非照顧菁英  而是依不同學習成就或情況的孩子   另找一條可以走的路 四.過去數十年來  臺灣傳統教育方式  階段性任務已完成  九年國教  普遍提昇生活水平  隨著家庭教育功能越來越彰顯   孩子的多元發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