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路长全:营销是穷孩子职业
路长全:营销是穷孩子职业
路长全:营销是穷孩子的职业
在中国从事营销咨询(我不喜用“策划”一词)的前辈中,路长全是一个我较尊敬的人,他真正在企业干过营销并扎扎实实做到高层,所以正如所有在企业摸爬滚打过的职业经理人一样,他做事风格低调、沉稳而谦虚。我上个月在北京的《新营销》年度营销峰会上见过他一面,高大而威猛的北方汉子,一看就有内蒙古男人的剽悍风格。
最近他在BLOG上写了篇日志“什么叫营销人才?”,让我很有共鸣,转贴于下,他的观点可以和我前日志:“从业FMCG,我们能得到什么及不能得到什么?”结合起来阅读。
的确,营销是一个辛苦的工作,穷孩子的职业。我工作到现在,除了少数几个就职于500强FMCG公司可谓出身名门的朋友外,几乎没有见到毕业于国内名校的学生(当然随着毕业生总数的增加现在逐渐多了),甚至出生于北京、上海或广州这样大城市的本地孩子也很少见,至于向来以精英自居的MBA们,坦诚讲,极少有在营销领域做出成就的(除了那种念EMBA玩的老总外),过去厉害的当然仍然厉害,但这并不是念了MBA的原因,而过去穷困潦倒不怎么样的人念了MBA后可能更加潦倒,真是奇怪。
前几天在公司参和年度考核,打开公司营销主管层的名单,长长一大串,年龄从20多到40多岁不等,我发现学历是本科的还是少数,大多数是大专,甚至还有不少是中专和高中学历。不过这好理解,大多数从事营销的朋友,都类似于我这样的草根阶层:出生于内地,家景一般或贫穷,念的是二三流大学的普通专业,别无所长,唯有一点厚脸皮和去社会摸爬滚打的决心,加上一点聪明和上进——当然我就职的并非什么NB的公司,也不敢说吸引到多少优秀人才(假设唯学历和背景论的话),但以在中国的10多年的市场领导地位,就传统消费品行业而言,员工的背景构成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
我常常遇到一些陌生的年轻朋友,他们这样描述我:小资而有情趣,热爱学习还有点上进。所以,他们说:“老顾,羡慕你的生活,看来干营销或品牌真有吸引力啊!”,这些朋友大多只是通过这个BLOG来了解我,的确,这里经常充满了关于雪茄/美酒/美女及旅行的话题,听起来好像又高雅还有趣。但抛开个人情趣和喜好不说,这也只是职业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职业中大部分枯燥乏味的事情我就懒得描述了)。实际上,营销的职业充满了艰辛和压力,尽管在不同阶段所焦虑的会不同。
在路长全的下文中,讲述了一个寻找手机号码的小事,有很多朋友会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他傲慢,实际上我认为:这个小事有代表意义,反映了你是否具有从事营销的基本心理素质——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彬彬有礼充满了绅士淑女,它从来就是不平等的,你要生存就必须要寻找方法和fight for what you want。
讲讲我的一点经历和体会。
在我从事营销的10多年中,最难的时期,是在我初入行时的96-98年,在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就职期间。虽然我是作为一个听起来比较“白领”的研究分析员的职位招聘进去,但前面1年基本都从事访问督导的工作(在市场研究行业就职的朋友明白它的工作内容),因为我上司希望我从头做起,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
在上班后,我很快接受了关于市场研究和访问的基础培训,从第3天开始被要求参和调研项目——但并不是马上做督导,而是作访问员从执行实地访问开始学习。我记得当天晚上我拿着访问地图和甄别卡片,背着10多本厚厚的问卷,在寒风中哆嗦走了5个小区,敲了几十户连一个访问也没有做成,第二天晚上又走了100多户才勉强做成2个问卷,沮丧和挫折感打击得我蹲在街边几乎快哭了,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辞职。
不过好歹熬了下来——熬下来后才知道这真不是个人呆的行业,好多调研项目真是折磨人,你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比如说,寻找20个有某种心脏病年龄在多少岁又服过某种药家庭收入在多少的男性进行深度访谈——客户当然没有一个名单,于是我们就在医院和药店门口等,忍受着白眼一个一个问;还有更变态的,比如colgate,要寻找过去6个月用中华牙膏现在又不用而转换crest和colgate交替使用年龄要在多少岁家庭收入在多少范围内的消费者(甚至样本配额更复杂,尤其是越到后面交叉越细)。(参考前日志:“沉默的高露洁”)
那时我们在办公室有一个小白板,上面更新着最新的项目及访问的要求,比如:“注意了!**项目要寻找秃头男性访问”、“最新消息:谁认识基建项目负责水泥的工程师或经理?**项目急需!”,还有:“呼吁!**项目剩下最后3人,谁认识家庭有2个以上孩子经常使用雀巢奶粉收入又在中高以上的女性?”,当然还有这样的:“悲痛!**项目艰难,访问员流失严重,请火速支援5名!”等等,办公室的电话永远响个不停,每个人走路都在奔跑,腰上的BB机不停响,满桌子堆满问卷,不停有访问员在进出,有督导在训斥访问员,有督导忙着装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