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礼议--明代衰亡开始
大礼议--明代衰亡开始
大议礼--明代衰亡的开始
议礼是明代中期标志性的大事件。
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将明史提炼为七章讲述,分别是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
以议礼概述正德、嘉靖、隆庆三朝历史,可见议礼之影响深远。
后人常评价,明“亡”于万历,此结论尚属公允。但明究竟“衰”于何时,却无定论。我以为,如果有人仿吉本写《明帝国衰亡史》,这个“衰”当从武宗写起,当围绕“议礼”做大文章。
议礼起因,是外藩入嗣,欲尊其所生,而廷臣逆之,于是兴大礼之狱。而外藩之入嗣,在于武宗没有留下后裔,偏偏孝宗又只有武宗这一个儿子,不得不起用外藩。
议礼之祸,武宗要承担大半责任。
武宗荒淫无道,类似隋炀帝一般人物,但其死后,尚得贤臣消除恶劣影响,奸臣伏诛,政治为之一清,亡羊补牢,为时未完。
而武宗“无后”此罪,最无计可施。若能未雨绸缪,即使无生育能力,只需过继外藩为子,绝无议礼之争。
当然,这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武宗死时不过三十一岁,谁又能料到会出现这样尴尬局面?谁又敢事先操作过继外藩为子?
孟森先生以为议礼为明嘉靖一朝士大夫气节之表现。
相比清代,清士大夫以皇帝之是为是,以皇帝之非为非,天下是非皆仰仗于皇帝之是非,明代士大夫之气节可谓高洁。
然而士大夫得气节既用得不是地方,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议礼在明士大夫看来,重要无比,宁可罢官丢脑袋来坚持。但议礼此事,毕竟无关国计民生,对老百姓没有任何好处。
群臣固然团结勇敢,可面对皇帝的倔强,也是一筹莫展,最终一败涂地,倒是让诸多小人趁机把持了朝政。
后人称颂古人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但纠缠于如此无益又无用之事,是不是白白牺牲了呢?
当然,我们不可以今人标准衡量古人的道德观念,在明士大夫看来,议礼非争不可,这正是舍生取义的时候。也正是基于同样的理念,他们敢于犯上直言,敢于对抗奸佞,为国牺牲也在所不惜。
由此看来,明士大夫的愚直,相较后人自以为是的圆滑世故,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2.议礼前夜
公元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三月丙寅,武宗崩于豹房。
武宗遗诏中指明了接班人。
“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和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这个“遗诏”,是以杨廷和为首的群臣和皇太后共同拟制的,是以先帝名义发出的最后诏书,而不是先帝的意思。
如世宗嘉靖的遗诏,《明史本纪十九穆宗传》有:“先朝政令不便者,皆以遗诏改之。”
武宗病重,当时朝局势危,而杨廷和表现出非凡的才干来,首先确认了皇位的继承人,稳定了大局。
《明史杨廷和传》:(明正德十六年正月),帝郊祀,呕血舆疾归,逾月益笃。时帝无嗣。司礼中官魏彬等至阁言:“国医力竭矣,请捐万金购之草泽。”廷和心知所谓,不应,而微以伦序之说风之,彬等唯唯。三月十四日丙寅,谷大用、张永至阁,言帝崩于豹房。以皇太后命,移殡大内,且议所当立。廷和举《皇明祖训》示之曰:“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梁储、蒋冕、毛纪咸赞之。乃令中官入启皇太后,廷和等候左顺门下。顷之,中官奉遗诏及太后懿旨,宣谕群臣,一如廷和请,事乃定。
接下来杨廷和以雷霆手段布兵控制了京城,并且废除了武宗的弊政。
“廷和遂以遗诏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选各营兵,分布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及南北要害,广卫御史以其属扦掫。传遗命罢威武营团练诸军,各边兵入卫者俱重赉散归镇,革皇店及军门办事官校悉还卫,哈密、土鲁番、佛郎机诸贡使皆给赏遣还国,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诸非常例者,一切罢遣。又以遗诏释南京逮击囚,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京师不急工务,收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库。”
于是“中外大悦”。
武宗时期宠信的奸臣江彬手握重兵,有心谋反,杨廷和温言安慰,设计擒之,并趁势将奸党一网打尽。把“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
此外,杨廷和还进行了宫廷改革,“所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七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
在短短三十七天内,杨廷和总掌朝政,“中外倚以为安”。
即使后来嘉靖和杨廷和因为“议礼”闹翻,在杨廷和离开朝堂后,嘉靖帝还是不得不肯定杨廷和的功劳。
(嘉靖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由陛下初年诏书裁革冗员所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对嘉靖皇帝来说,杨廷和是他不二重臣。于私,杨廷和有拥立之功;于公,杨廷和有安社稷之功,可谓功勋卓著。
在朝中,杨廷和德高望重,加之其精明能干,乃是当之无愧的朝臣之首。
年轻的嘉靖皇帝即位之初,绝没有料想到自己即将面临杨廷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