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从描写我们身边的生活开始表现况且用台湾做 - 中正大学台文所
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研讀 一九三三年的臺灣文學界 作者:劉 捷 簡介:1911~2004 屏東萬丹人。創作文類早年以文學評論為主。 於《福爾摩沙》雜誌發表〈一九三三年的臺灣文藝〉後,陸續發表評論與文壇觀察,為當時臺灣文壇活動與發展留下紀錄,此外, 亦參與創作,所發表之新詩、小說為日治時期文學增色不少。 晚年創作以禪學論述為主,曾於《臺灣新聞報》副刊上闢設禪學專欄,寫下他對文學及人生的看法,終生創作不輟。 一九三三年的臺灣文學界 前言: 1933年的臺灣文藝界的進展相當有意義,是前一年的延續外,還可以說是完成史無前例的要躍進。 →《臺灣新民報》這個臺灣人的言論機關灌溉,雖該報刊登發表的作品都尚未成熟,卻是促成臺灣文藝界上收穫的直接原因。 →《福爾摩沙》為了促進臺灣文藝的提昇,直接在東京文壇創刊。 →《南海文學》文藝雜誌也一前一後在臺北創刊。 →其他原有的文藝同仁雜誌也呈現出新氣象,或者計劃再推出同仁雜誌。 《福爾摩沙》誕生 雜誌創刊背景—臺灣藝術研究會 創刊主旨與路線—日文純文學雜誌 雜誌成員—王白淵 、吳坤煌 、張文環 、巫永福 →從1933年創刊的日文文學刊物《フオルモサ》開始,逐漸有日文作家的抬頭,接受異民族的語文,依靠日文去西收西方國家的文化與知識,以展開更現代化的反日運動。日文也成為臺灣知識份子有工具與武器。 ----《台灣文學史綱》葉石濤 創刊號的致辭&三大宗旨意義與價值 1.整理歌謠.傳說等鄉土意識 2.從新創作「台灣人的文藝」決心創造真正台灣人所需要的新文藝/創造文化新生活 3.台灣地理位置於大陸和日本之中間,所以台灣人可以促進兩邊文化的交流,對亞洲文化有所貢獻 →進而從中發現台灣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國人,有以台灣為主體詮釋的意識。 《福爾摩沙》對台灣文學界的影響 (一)創辦人們都是在日本各大學攻讀文學的學生,故多能運用西洋近代文學的方法來創作與推動文學運動。 (二)覺悟到整理台灣文化的迫切性/著重於小說和詩的創作,整理過去的文化遺產,重視現階段的文學批評。 (三)有不少台灣作家向其投稿,而在與台灣文藝聯盟後,更加速了台灣新文學的發展,而如張文環、巫永福、王白淵、劉捷等人都成為了日後台灣文學活動的健將。 —→★純文藝雜誌《福爾摩沙》雖然只發了三期,但是代表的意義以及帶給台文界的影響是相當的深遠;不但開啟了日本語文學的興盛期→促成全島性臺灣文藝聯盟的團結。 前言 臺灣文藝動態和內地比較 →東京都文壇的法西斯主義隱退,「心境小說」開始流行。 →進而提出了臺灣文壇今後(1933)未來會如何發展的問題 出來思考。 跟著內地「文藝復興」的呼聲或「純文學」的拍子努力之前,先檢視1933年的軌跡。 一、鄉土文學 二、作家評論 三、作家 四、結論 鄉土文學 用臺灣做主題的鄉土文學的主張正、反方 《新民報》用日本語創作的充滿鄉土色彩的作品喧騰一時→這是鄉土文學的大收穫。Ex.林輝焜/長篇小說〈爭へぬ運命〉(不可抗拒的命運)。 有部份人駁斥,認為這種近似法西斯主義的狹隘當作意識太趕不上時代,要有國際性、共通性才好。 → 作者則是認為:在藝術上「表現」具有很重要作用,要從描寫我們身邊的生活開始表現。況且用臺灣做主題的鄉土文學是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 ▲ 顯示出來台灣新文學向前跨了一大步,已經從語文改革的形式進入到內容的追究探討了。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看出台灣本身逐漸產生和建立自主性文學的意念。 作家評論 作者提出了兩大重點解析 作家 想像有一個「臺灣文壇」,再來進行「作家論」 可是,時下無分軒輊的作家,不但不知道誰寫漢文,誰又是成名大師。 → 所以,作者在篇章裡面挑出了一年內,在《新民報》上轉來轉去的人們 舉例出來。 1.林輝焜,長篇小說〈命運難違〉﹔後來卻今噤若寒蟬。 2.賴慶—是台灣的菊池寬 3.鄭懲詳,發表〈微笑與貞操〉﹔可惜像斷尾的蜻蜓沒有尾巴,有個人歷練不足的問題。 4.陳鏡波,軟派作家〈灣生十日談〉。 5.吳希聖, 〈麗那的日記〉 與〈黑狗哲學〉等傑作。 6.徐瓊二—無產階級文學理論家 7.賴明弘 、臺南的碧園生、新營的葉紫都、台中的景生、台北的吳淡梅 、、 →還有,本雜誌《福爾摩沙》的各位作家,也是活躍在本年度的文壇上。 結論 最後,我們作家們正處於「沒飯可吃的作家」境地。 →建設台灣文壇的理想大致相同 →必須和其他的藝術家共同切磋, 在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