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兴神农山诗赋赏析—魂系神农山.docVIP

郭中兴神农山诗赋赏析—魂系神农山.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中兴神农山诗赋赏析—魂系神农山

魂系神农山 郭中兴 豫西北地区的太行山南麓沁阳市境内,有一处人人向往的地方——神农山。崇山峻岭中,白云缭绕,仙姿绰约,传说着许许多多美丽而神奇的故事。 翻开史料,方知神农山位于“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之左,属古怀庆府治地,有“十大洞府,金坛冠伦”之说。“金坛”者,为神农山极顶紫金坛,是道教鼻祖老子炼丹修道之法坛,因常年紫气升腾、金光闪射而得名;神农山也是炎帝神农氏播五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有着大量的历史遗存;魏晋时期,道教上清派开坛祖师魏华存也于此隐真修行,并完成了《黄庭经》、《大洞真经》等经典著作,敕封为“紫虚元君”,领南岳上真司命之号。查阅《列子·汤问》又载:太行山,又名五行山、女娲山、王母山。其南部居九州之中州,属乾位,有紫金坛,设三大天门。为地灵人杰之朕兆,通达天界之门户。难怪历史上灿若群星的俊彦贤才,如李商隐、朱载堉、司马贞、许衡、宋学义等出自沁阳,莫非他们与这里灵山秀水的孕育,大德贤哲的薰陶相关吗?带着这个情结,我相约了几位在海内还算有点文化名头的云朋霞友,于2006年金秋某日,拜偈神农山。 天气晴朗,远山一抹青黛。一个绝好的早晨,我们一行五人驱车从郑州出发,北越黄河,顺郑晋高速到焦作西转焦克公路西行,约四十公里时,一幅巨大的招贴画映入眼帘:“神农山欢迎您”!到了!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穿过壮丽的云阳寨门楼,停靠在一个偌大的圆坛上。坛中央是一尊高大的炎帝铜像,周围有八个铜铸的灵兽环侍,一派庄严气象。我们一齐向这位开创人类农耕文明的始祖帝叩礼,默默偈颂他的睿智丰功。这时,早已候在这里的风景局领导热情地迎了过来,一阵寒喧后,即安排工作人员偕同登览紫金坛。 果然一座好山。山势雄浑,林峦润秀。满山绿树红叶,黄花翠柏,流光溢彩。缥缈的殿宇里传来悠扬的钟磬声,仿佛进入了方外胜境,脚步也高飘起来。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仰参始祖峰,阳刚硕壮;俯察女娲洞,阴柔秀美;三拜三皇殿宝像神运;徜徉西贝涧花鸟迷眼。谈笑风生间,我们不知不觉转了九九八十一道山盘,三千六百五十个石阶,登上了一天门。 两山夹峙的一天门地处险隘,万夫莫开。北瞻紫金坛犹中天一柱,毫光四放。步道左右悬崖百丈,望之心惊。不禁想起明人薜所蕴的《紫金坛》诗句:“路疑天上出,人在半空行。迎面孤峰起,高云万壑生。秋霜醉红叶,磴道转空明。最爱王维画,王维画不成”。真是古人不欺余也,小憩片刻,我们一鼓作气,手足并用地登上了南天门,到达神农山极顶——紫金坛。 紫金坛呈南北长带状。脚下青石如砥,四面群峰拱卫,由南而北有道观三座,砖雕斗拱,恢宏轩昂。北端是炎帝祭天坛和一座兀自独立的玄坛。至此,四下景色尽收眼底,八方来风青冥浩荡。相连的白松岭宛若灵蛇起舞,崖畔白云结游,林间松涛吟唱。最惹眼的是那盘结于岭脊上的白鹤松了。一颗颗苍劲粗大,虬盖翁郁,不知其逾几千年。有清人萧瑞苞的《紫金坛古松歌》赞道:“太行高,高插天,上有青松盘其巅。霜皮丛丛青石裂,虬枝曲曲含云烟。大夫松、将军柏,名播天庭天下传。羡尔娇娇风尘外,昂藏不受众人怜。我欲携壶饮其下,浮云大叫相攀援……”,笔墨所至,何等生动传神!又是何等地淋漓颠狂!深思中,眼前的一切都凝滞不动了,我们在感受这触摸天地的震颤,又好像在与远古历史默默的沟通,欣赏这勾魂摄魄的画图……。 看!那位精研古典,颇通易数的董老先生早已倚松卧石,陶醉其中。一会儿,他正颜正色地说:“此处瑞霭祥云,灵气冲腾,得此气者,易成重器。老子当年于此参道,得一气而悟玄机,立道德而化天下。尔后愤而辞官,骑青牛,出函谷,渡流沙,教化西域诸国。他以道德真经为精神魂魄,演绎出西域各乘各派之浩繁经卷。释迦牟尼得其真本,老子备阐奥理,遂大彻大悟,离官远游,传经布道,成其西天竺佛教。孔子于老子西行之前,至洛邑趋而问道,聆听垂教。始悟周室衰微,回天乏力,乃罢游列国,回车归鲁,收徒授教。终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开创了儒教正宗。 “然而,佛教论出世,儒教讲入世,均已廖矣!老子之道,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是也。西天东土,出尘入尘,何如湛然若寂,高尚其志,驻世而出世,居尘而不染也!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岂不近道?儒教佛教,源于道而逊于道,何也?实因释、孔二位只闻道理,而未受道气。殊难知,紫金坛者,入天界之门户也;白松岭者,天龙也;白鹤松者,仙鹤之化身也;可乘风雨飞升,可借神山而潜隐,此为易之变化之象。释、孔两位均不可兼而得之。可惜呀!可惜!” 董老的一番高论,令我们似有开悟。是啊,老子在《道德经》中有简洁明快的圣训:“天下为公”、“道法自然”、“自强不息”、“为而不争”等等,这是多么崇高的人生道德标准啊!这对于今天我们创建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仍然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不觉斜阳西下,岚云归岫。我们抚松扯藤,东下白松岭。一行五人,如痴如醉。或击石吟咏,或踏节而赋歌,伴着空谷中飞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