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二节辩护
第二十二节 我国审判前程序之辩护准备 重点:辩护的相关概念、辩护制度的一般模式、我国审前辩护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 背景资料: 今年是全国第三个刑事辩护律师义务宣传日,主题是“了解刑事辩护,律师更多参与”。近年来,随着刑事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的刑事辩护率不升反降,从30%降到了10%左右。全国律协刑事辩护委员会委员、山东律协刑事辩护委员会主任崔冠军告诉记者,目前我省的刑事案件,也只有10%左右有律师提供辩护,城市比例高一些,农村则更低。而经济犯罪中律师辩护率能达到60%左右。 愿意做刑事业务的律师越来越少。崔主任指出,我省的近8000名律师中,做刑事业务较多的律师也就几百人。一家有40多名律师的律师事务所,称得上刑事律师的只有3人。 律师无论在刑事诉讼中还是其它诉讼活动中因依法执业而遭到打击迫害的事例屡见不鲜,有的还相当严重。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每年至少发生十几起乃至几十起非法拘留、逮捕律师以及驱逐律师出庭的事件,律师在执业中被人陷害而锒铛入狱者有之;因发表不同意见被法院工作人员非法拘禁者有之;因代理案件被对方当事人毁容者有之,抠出眼珠者有之 一、辩护概述 (一)辩护的相关概念 1、辩护 反驳控诉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五条修改为:“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2、辩护权 对辩护行为的法律认可。 3、辩护制度 为保障辩护权设立的程序与组织制度的总称。 程序制度的核心是保障性的,主要表现为针对控诉的一系列授权及其相关程序设置。 (二)辩护制度的价值 第一,有利于司法实体公正。 第二,是实现程序公正的关键措施。 刑事诉讼的历史就是辩护权不断扩展的历史。 第三,是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 第四,负价值:减缓了控制犯罪的效率,甚至放纵犯罪。 二、辩护程序制度的一般模式 (一)权利授予对象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辩护人 (二)权利内容 1、原则 以实现控辩平衡为标准。 2、权利体系 第一,举证责任的免除。无罪推定、沉默权。 第二,审前对抗控诉权:单独会见、讯问在场、调查取证等 第三,审判对抗控诉权:反驳权、机会均等权、上诉权等。 3、其它机制 看守所中立。 资料: 世界上不少国家、地区很重视侦查与羁押的分离,以英国为例。在警察向治安法院提出起诉后,羁押不再由警察或皇家检察署负责,而毫无例外地由法院作出裁决。对被告人的羁押场所也不再是警察局,而是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具体而言,如果被告人年满21岁,羁押场所是监狱(prison);如果被告人年龄在17岁至20之间,羁押场所为拘留中心(remand center)或者监狱;如果被告人不满17岁,他将被羁押在当地的看护中心(the care of a local authority),例外情况下,也可以羁押在拘留中心或者监狱。这些监狱、拘留中心、看护中心都不由警察机构、皇家检察署控制,而由专门的司法行政机构来加以管理。而在警察提出起诉之前,被逮捕的嫌疑人几乎都被羁押在各警察局内设的拘留室之中。但为防止警察权的滥用,避免嫌疑人的权利受到任意侵害,英国法律将警察的侦查权与羁押权进行了分离。具体而言,负责侦查的警察拥有逮捕、讯问、收集证据等权力,但对被羁 押的嫌疑人的控制和管理则掌握在两种特殊的警察官员手里,他们是“羁押官”(custoday officer)和审查官(review officer)。这两种警察官员的警衔通常高于侦查警察,也不受当地警察机构的直接控制。其中羁押官的职责是确保被捕者在被羁押在警察局期间,获得法律所规定的适当待遇。对于被捕者在羁押期间的所有情况,羁押官都要作出详细的记录。羁押官还有权对被捕者的犯罪证据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及时释放,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及时起诉。审查官的职责是对羁押的合法性进行持续的审查。一般来说,在羁押官决定对嫌疑人采取羁押的6小时以内,必须由审查官对羁押的合法性重新进行审查。此后每隔9个小时,审查官员都要对羁押的合法性进行自动的审查。这种审查一般会持续到警察对嫌疑人提出起诉之时。由于羁押官、审查官都不介人警察的侦查活动,也不对侦查的成功负有责任,因此他们能够对案件保持相对中立和超然的态度。在日本,根据该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前羁押的场所为监狱,也就是由日本法务省在全国设置的专门用来关押未决犯的拘置所。由于这种拘置所由法务省设置和 管理,因而能够独立于司法警察机构,防止司法警察利用其羁押被告人的权力而滥用侦查权。不过,日本监狱法也允许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警察署下属的警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