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场拓展及业务主管-CUHK.doc
城中讀書會
日期:2008年5月日(星期五) 時間:7:00p.m.-9:00p.m.
地點:中環美國銀行中心1樓A,中大專業進修學院演講廳
網址:.hk/bookclub/
題目: 全球暖化:從發現到反思
講者:
內容簡介:
2007年,挪威議會的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諾貝爾和平獎頒予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高爾(Al Gore),表彰他們在研究和推廣「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的問題上所作出的貢獻。造成氣候變化的原因錯綜複雜,至今科學家也未能完全明白和掌握影響地球氣候系統的因素。雖然如此,在揭開全球暖化之謎這漫長過程的背後,我們看到的原來是一個迂迴曲折、且激動人心的偵探故事。故事的主角有時候憑藉其高瞻遠矚和無比毅力,輕易抓著通往謎底的線索,有時候卻呆等多年,仍苦無頭緒;他們有看透潮流取向的時刻,也有遇到矛盾和困惑的時候。原來這故事的主角,就是居住在地球上、安危未定的人類和各種生物。既然我們不再是故事的旁觀者,我們又豈能不為這仍未破解之謎而感到焦慮?
全球暖化問題大事記:
1800-1870年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約290 ppm。 1896年 瑞典化學家Svante Arrhenius計算所出:若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地球溫度將上升5-6oC。 1930年代 英國工程師Guy Stewart Callendar指出自十九世紀未開始,地球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均有上升;並認為濃度增加就是造成氣候變暖的原因。
塞爾維亞地球物理學家Milankovitch提出地球軌道參數(orbit parameters)的些微改變是造成過去冰期的成因,但未獲普遍接受。 1956年 美籍物理學家Gilbert Plass數值計算指出二氧化碳濃度對全球熱輻射平衡有明顯的影響;並認為人為活動造成地球平均溫度每百年上升約1.1oC。 1957年 美國海洋學家Roger Revelle和奥地利物理化學家Hans Suess的研究指出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多不會被海洋吸收掉。
美國地球化學家Charles David Keeling在夏威夷的冒納羅亞(Mauna Loa)設立觀象台開始測量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 1960年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約315 ppm。
報告指出自1940年代初全球平均溫度下降。 1966年 意大利科學家Cesare Emiliani從海床鑽出的沈積物標本,分析過去300,000年地球溫度,初步引証了Milankovitch的假說。 1979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溫度上升1.5-4.5oC。 1982年 報告指出1970年代中開始,全球變暖加劇;2005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1985年 從南極取出的冰芯發現過去地球的溫度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有明顯的關係。 1988年 IPCC由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合作成立。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約350 ppm。 1992年 通過第一個為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1997年 12月11日,第3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京都議定書》;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 2005年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約380 ppm。 2007年 5月29日,以「氣候變化—抉擇時刻」為主題的全球氣候變化國際會議在香港召開。
6月,八大工業國組織(G8)在德國海利根達姆召開;達成沒約束力的共識: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50年或前減少一半。
10月12日,諾貝爾委員會宣佈將諾貝爾和平獎頒予IPCC和高爾,表彰他們在研究和推廣「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的問題上所作出的貢獻。
參考書目:
Spencer R. Weart, The Discovery of Global Warming,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網上參考資料:/history/climate/index.html。
John Houghton, Global Warming: The Complete Brief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sity Press, 3rd ed., 2004);中文版:J. Houghton著;戴曉蘇〔等〕譯:《全球變暖》〈北京:氣象出版社,1998〉。
An Inconvenient Truth [DVD], directed by Davis Guggenheim (2006).
記錄了高爾為扭轉「全球氣候變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doc VIP
- 2024版53全优卷3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BSD)附参考答案(A3打印版).doc
- NADCA北美压-铸协会技术标准.pdf
- 深圳市福田区总工会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笔试真题2022.docx VIP
- T_CECS 10400-2024 固废基胶凝材料.pdf
- 幼儿园课件:数学绘本《向0敬个礼》.pptx
- 深圳市南山区总工会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笔试试题及答案2022.docx VIP
- 300MW机组DCS控制及保护运行规程.pdf VIP
-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巩固练习题.docx VIP
- 坐浴第二十章妇产科常用局部护理技术坐浴.PPT
文档评论(0)